上册 第六章 更无好事来相访(第3/4页)
已经快要完全被光芒吞没的老李和蔼地回答道:
“不是我想做什么,而是我能做什么。”
老李既去,小院又恢复了刚才的清静,只是气氛已大为不同。
罗中夏看看韦势然,又看看小榕,壮起胆子问道:“那个人是谁……”
“对你不利的人。”
韦势然低声答道,似乎不愿意多加解说,两条白眉耷拉下来,整个人一下子变成了松弛的发条。罗中夏还想要追问,却被小榕瞪了一眼:
“我爷爷已经耗尽心神。”
罗中夏这才知道,刚才在谈话之际老李和韦势然已经在水面下有了一番较量。虽然他不懂这些怪力乱神的玩意儿,但能看得出,老李只是以幻影之躯,就跟韦势然战了个平手。
韦势然喘息了一阵,才稍稍恢复了一点精神。他看看天色,挥手让小榕和罗中夏都从院子里进屋。他一招手,那幅笔冢主人的画像也飘然进屋,自行贴在墙上不动。
进了后屋以后,小榕扶着韦势然躺在那张行军床上,从一个五斗橱里取出一个小瓷瓶,从里面倒出一粒米粒大小的药丸,就水给韦势然服下。韦势然喉头滚动了几下,长长出了一口气,面色这才逐渐恢复红润。
韦势然转过头,对一直傻呆在旁边的罗中夏道:“你现在一定想知道,我们是什么人,他们是什么人,和笔冢关系如何吧?”
罗中夏所想被完全猜中,有些尴尬地点了点头。
韦势然道:“你可听过韦昶这个人?”
罗中夏摇了摇头。
“此事要上溯至三国时期,当时魏国有位书法名家叫韦诞,字仲将;韦昶正是他的亲兄,字伯将。韦昶幼时蒙笔冢主人提携,入冢为吏,晓悟炼笔之法,后来加上他自己潜心钻研,终于成为一代制笔名匠。韦昶的后人承袭祖职,入世则为制笔世家,出世则为笔冢吏,借制笔的名望结交名士,世代为笔冢主人搜集可炼之笔。”
“难道你们……”
“不错,我们便是韦氏之族的传人。绵延至今,已经是第四十五代了。”
罗中夏看看韦势然,再看看小榕,心中咂舌不已。
“原本历代笔冢吏都出自韦家,可到了唐代,却有了变化,笔冢吏中首次出现了外姓——琅玡诸葛氏。从此笔冢吏一分为二,韦氏与诸葛氏互较锋锐。这种局势持续了数百年,到了南宋年间,笔冢突然经历了一场劫难,这劫难究竟是什么,如今已经是千古之谜。只知道此事以后,笔冢主人不知所终,笔冢也随之湮没无闻,从此无人知其所在。”
“什么……笔冢在南宋就消失了吗?……我还以为这个秘密组织延续到今日了呢。”罗中夏遗憾道。
“呵呵,笔冢虽没,韦氏和诸葛氏却仍旧开枝散叶,繁衍下来。那一场纷争之后,两家一直明争暗斗,一面暗中收集散落各处的笔灵,一面设法找寻笔冢的下落。可惜炼笔之法失传,诸葛家、韦家只能把普通毛笔炼成笔童,却再也无法炼制真正的笔灵了。因此自南宋之后,再无任何笔灵诞生。”
“于是你们这类人一直流传到了今日?”
“与时俱进嘛,我们也得过日子。不过笔灵之秘却一直不曾外传,只有这两个家族的人才了解。倘若把这个公开,只怕会引发新的动荡。这一点两家都有默契。”
“那个老李,就是诸葛一族的后人吧?”
“不错,哼,他跟我斗了几十年时间,他的为人我太了解了,是个为达目的什么手段都能使出来的家伙。这一回他看到青莲再世,看来是打定主意要抢了。”
罗中夏想到老李临走前说的那句话,不禁一凛,抚胸道:
“我那支青莲,如此重要吗?”
“正是,青莲再世,意义重大。”韦势然说到这里,神色却忽然一黯,“老李这人苦心经营了这么多年,手下党羽众多,笔灵和笔冢吏想来也有了许多。而我只有小榕一人一笔可以依靠,前途却是渺茫。”
小榕在一旁听了,握住韦势然的手,身子不觉朝枕边靠了靠。
“老李也是笔冢吏吗?”
“他的力量深不可测。”
“那岂不是……”罗中夏觉得接下来的话太过怯懦,不好意思说,改口道,“他们要青莲遗笔,我会如何?”
韦势然瞥了他一眼:“我说过了,老李那人做事不择手段。你忘了那个要杀你的颖童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