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北方的概念(第2/7页)
阿斯里尔勋爵使劲给灯打了打气,汽灯便开始嘶嘶地响了起来。莱拉微微挪动了一下身子,以便看见银幕。银幕上开始出现了一个明亮的白色圆圈。阿斯里尔勋爵大声说:“请哪位把屋子里的灯光调低些?”
一个院士站起身,去调灯光,屋子里随之暗淡下来。
阿斯里尔勋爵开口说道:
“正如你们有人知道的那样,十二个月前,我随一个外交使团出发北上,去见拉普兰国王――这至少是我表面上的任务。实际上,我的真正目的是继续北上,直抵北部冰原,去感受、弄清格鲁曼探险队出了什么事。在格鲁曼留给柏林学术界的最后的信息中,其中一条谈到了某种只能在北部地区看到的自然现象。我当时决定要对此进行调查研究,同时也想看看对格鲁曼有什么新的发现。但是我要给大家放的第一张图片同这两件事都没有什么直接关系。”
他把第一张幻灯片放进图片架,在镜头后面推动了一下,屏幕上便出现了一个圆形的黑影,黑白对比非常明显。照片是在夜里满月下拍摄的,中景(画面前景和背景之间的部分)部分是一座简陋的小木屋,墙壁是黑色的,衬出其四周的白雪,屋顶上的积雪很厚。木屋旁边,放着一排自然科学器材,有天线、电线和绝缘瓷,全都在月光下闪着光,上面结着厚厚的霜。在莱拉看来,它们就像通往亚尔顿路上电器公园里的东西似的。一个身穿毛皮的男子站在前景部分,外套上长长的风帽几乎完全遮住了他的脸;他举着右手,似乎是在打招呼;旁边是一个比他矮小的身影。月光下,一切都在闪烁着同样苍白的光。
“这张照片是用标准的硝酸银感光乳胶拍摄的,”阿斯里尔勋爵说,“我想请大家再看另一张,是仅仅一分钟后在同样的地点拍摄的,这次采用的是一种新型的专用感光乳胶。”
他取出第一张幻灯片,把另一张放进图片架。这一张光线更加暗淡,刚才的月光似乎被过滤掉了。地平线依然看得见,木屋黑色的轮廓和轻便的被雪覆盖着的屋顶显得非常突出,但是那些复杂的器材则藏在了黑暗之中。然而,那个男子却完全变了:他全身沐浴在亮光之中,举起来的手上正飞出一个个小小的颗粒,熠熠闪光。
“那个亮光是往上还是往下?”神父问道。
“往下,”阿斯里尔勋爵说,“但并不是什么亮光,而是尘埃。”
他说这个词时的口气让莱拉觉得这个单词的首字母是大写的,似乎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尘埃。院士们的反应证实了她的感觉,因为阿斯里尔勋爵的话让他们一下子安静下来,然后便是阵阵怀疑的喘息声。
“但是怎么――”
“当然――”
“不可能――”
“先生们!”神父的声音说道,“听听阿斯里尔勋爵的解释。”
“那是尘埃,”阿斯里尔勋爵重复道,“它们之所以在底片上看起来像灯光,是因为这些尘埃的微粒对这种新型的专用感光剂产生了影响,这跟光子对硝酸银感光剂产生影响是一样的。我之所以这样做,其中一个原因是要证明,首先我这次探险是去了北方的。正如各位所看到的那样,这个人的轮廓清晰可辨。下面我想请大家看看他左侧的那个轮廓。”
他指了指小一点的那个模糊的轮廓。
“我想这是那个人的精灵,”调查员说道。
“不是。当时,他的精灵是一条蛇,盘曲在他的脖子上。大家模模糊糊看见的那个轮廓是一个孩子。”
“是被切割(在本书中,切割一词指的是把人和精灵分开)了的孩子――”有人开口说道,但立即又闭上了嘴,这说明他知道这样的话是不该说出口的。
屋子里安静极了。
这时,阿斯里尔勋爵平静地说:“这是一个完整的孩子(意即他的精灵和他本人还是一体的,没有被切割)。正是由于尘埃的特性,才出现了这种情况,是不是?”
有几秒钟的光景,大家谁都没有说话。后来,神父的声音响了起来。
“啊,”他开口说道――像是一个饥渴的人,痛饮之后放下杯子,长出了一口因刚才喝水而被屏住的呼吸,“那些尘埃……”
“――来自于天空,他被笼罩在看似亮光的这些尘埃之中。我离开这里的时候,会把这张照片留在这里,你们尽可以仔细地研究。我现在给大家看这张照片,是想演示一下这种新型感光剂的效果。下面,我给大家看另外一张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