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5/6页)
“明天下午四点,在我家巷口碰面。可以吗?”
“好。”
我立刻回。既没讶异,也没犹豫。
虽然脑子里曾闪过一个问号:她怎么会知道我的MSN账号?
但不到两秒就有答案。
就像英文字母的排序,D一定要经过C与B,才会碰到A。
隔天下午我提早三分钟到达,站在巷口面朝着她家楼下,等她出现。
手表看了四五次,抬头看那栋公寓六七次,左右来回走了八九趟,
等了十分钟。
“我在你后面。”
我闻声转身,看到她。
“你不是从你家下来的?”我很疑惑。
“我有说要从我家下来吗?”
“你是没说。可是约在你家巷口,你应该会从家里出来才对。”
“如果约在校门口,一定要从学校内出来,不能从外面到校门口?”
“这样讲有道理。”
“如果约在车站前,一定要从车站内出来,不能从外面到车站前?”
“嗯。也对。”
“如果约在餐厅门口,一定要从餐厅内出来,不能从外面到餐厅?”
“你还没说完?”
“说完了。”她说。
然后她转身就走。
我看着她一直往前走,没停下脚步,也没回头。
她的背影离我10公尺……20公尺……30公尺……
我拔腿往前追,跑到她左后方一步时减缓速度变为走。
她依旧没停下脚步,也没转头看我,只是向前走。
她走路速度算快,而且抬头挺胸。
我调整我的速度,始终保持在她左后方一步的位置。
走了五分钟,她完全没开口,也没减缓速度。
我越来越纳闷,但只能跟着走,维持跟她一样的速度。
苗头不对,已经十分钟了。
“请问……”我终于开口,“你要去哪里?”
“去我想去的地方。”
她终于开口,速度也稍微减缓,我便赶上她,与她并肩。
我跟她并肩走着,没有交谈,又走了五分钟。
“你想去的地方是哪里?”我忍不住问。
“你问题好多。”
“好多?我才问一个问题而已啊。”
“最好是。”她的脸略往左转,“你不是从你家下来的?你还没说完?你要去哪里?你想去的地方是哪里?你总共用了四个问句。”
“其实是五个问句才对。还要加上一个:好多?”我说。
“你知道就好。”
“我其实什么都不知道,包括为什么你要用走的方式。”
“我想用走的,不可以吗?”
“可以。”
在她左后方一步时,我的视线只能扫到她的部分脸颊;
跟她并肩走时,偶尔瞄一下,可以看到她的左脸侧面。
当她终于开口说话时,虽然脚步没停,但她的脸会略往左转,
算是回应在她左边的我。
于是我可以看到她的四分之三侧面。
额头、眼睛、鼻子、嘴唇、下巴与脸颊的线条,直线利落,弧线优雅。
这些线条所勾勒出的四分之三侧面,有一种说不出的美。
那种美很丰富,也很立体,像一片翠绿的山丘上有湖有树有花有草,
淡蓝的天空中飘着几朵白云,秋天午后的阳光洒满整片山丘。
她的侧面充满未知,正面虽美,但视线容易集中在她的眼睛上。
而她的四分之三侧面,是最美丽的。
“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不骑机车?”我又问。
“你的问题,问得太晚。”
“太晚?”
“嗯。因为已经到了。”
她终于停下脚步。
我也停下脚步,看了看四周,星巴克到了。
她点抹茶,我点咖啡,我们在星巴克二楼窗边面对面坐着。
“我很讶异你会在MSN留讯息给我。”我说。
“初识的朋友,我最快也要半年才可能主动联络。”
“那我又破你纪录了。”
她不想回话,直接转头朝向窗外。
“我生性比较白目,你不要介意。”我说。
“你确实白目。”她把头转回,“但我很容易因为你白目而生气。”
“为什么?”
“我不知道。”她耸耸肩,“平时我不是这样的。”
“那你平时是怎样的?”
“温柔、文静、体贴、大方、善解人意、笑容可掬。”
“你有参加高阶幽默感训练班?”我说。
她马上将头转向窗外,但随即又转回,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