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别人介绍居思源时,总是会捎上一句“居老的公子”(第5/6页)

徐渭达吸了两下鼻子:“好,说吧。”

“我提议政府那边尽快明确一个常务副市长。”

“常务?啊,是啊,是啊,一直空着。这个……”徐渭达朝居思源转过头,问:“思源同志,你看?”

“这个,暂时不要配。”居思源口气坚决。

程文远迅速地合上了笔记本,又加了句话:“我是要解决同志们的问题提的,这个位子老是空着,说不定……江平不是飞机场哪!”

所谓飞机场,是指江平的干部老是空降。居思源当然听得懂,但他没发作。没有必要,也无意义。他环视了一下所有常委,然后问徐渭达:“渭达书记,散会了吧?”

“好,散会!”

常委会后,一连三天,居思源都没到市委,也没在政府露面。他一个人待在政府后面的小楼房间里,继续看资料,同时研究马鸣逐渐提供的相关的信息。他要的三方面信息,马鸣给了两张纸的名单。在健在的老领导干部一栏里,他注意到了三个人,一个是老市长杨家琪,马鸣在名字后面打括号注明:程文远书记老岳,现土地局局长杨俊之父。另一个是原市委书记后来的政协主席现已退下来了的涂朝平,马鸣也作了注释:儿子黄千里,建设局副局长,长江实业老总。还有一个是叶同成,女儿叶秋红现任文化局局长。居思源觉得自己注意到这三个人,理所当然。前两位是原来的市委市政府领导,这样的老同志,作为新任市长,不得不关注。虽然他们从官位上退了,但是影响没退。叶秋红的父亲是原人大副主任,让居思源注意的是叶秋红。女干部在中国官场呈现倒金字塔结构,越上层,越多;越到基层,越少。女干部想要在基层成长起来,往往要付出比男干部更多的艰辛。叶秋红能坐在江平市文化局局长的位子上,应该是个有特色的女干部。同时,居思源心里对江平的下一步工作也有了初步的打算,那里面就重点涉及文化这一大块。关注这些老领导,其实不仅仅是关注他们自身,更重要的是关注他们的身后。像程文远,像黄千里,像叶秋红……从大学毕业分配到报社,居思源在被人介绍时,总是会被捎上一句“居思居老的公子”。这句话一出,大部分人都开始肃然起敬。这一方面说明了父亲居思在江南省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显示了人们对居思源的感叹,其实是因为他的父亲居老爷子的缘故。后来到宣传部,一直干到厅长,人们还这么说。居思源也不解释了,解释多了,人家说你矫情。

程文远、黄千里,还有叶秋红,江平一定不只这么些官员后代,但这三个人有代表性,居思源在三个老同志的名字下面画了道粗杠子。

江平本土成长起来的有影响的人物中,马鸣列举了十几个,其中大都在外地。有院士,有部委级干部,这其中有两个,居思源以前接触过。他注意的是仍在本土的,这其中排在最前面的是大路集团老总路大海,这个人居思源在省里就听说过,搞路桥工程,在全国都有影响;第二个是黄千里,长江实业,但马鸣没说到底从事什么类型的实业;第三是华美集团老总李和平;第四个是太阳制造老总王海,马鸣特别注明:这是江平目前最后一家未改制的国企。“长江实业”这四个字,居思源这几天在网络上经常碰到,有些网民说长江实业就是江平黑恶势力的集结地。居思源用红笔在黄千里名字下打了个三角形,又在太阳制造后面打了个问号。

对于意见领袖,显然现在马鸣是搞懂了其中的含义。他提供了三个人的名字:参商、老藤椅、居高声自远。这显然是三个网名,都有些意思。参商,这让居思源忽然想起大学时的一个同学,叫钱参商,这名字来源于杜甫的一首诗,那是写给卫八处士的,其中就有:“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当年,大家都觉得钱参商这名字取得有诗意,而且很有一种时光匆促、人生须臾的感叹。老藤椅有时光的痕迹,居高声自远也是取自唐诗,应该是骆宾王的《蝉》,下一句好像是“非关藉秋风”。都好,都好啊,显示了江平的文化底蕴。但同时,居思源也感到这样的三个意见领袖,绝对不会是一般的意见领袖。他打开网络,查了查这三个人的相关帖子,他一直读了一个下午,许多帖子都可以称得上是“真知灼见”。他甚至想让马鸣将这三个人请来,好好地深入地谈一谈。但显然不合适。那是民间的,民间有民间的规则,你不能用官场的规则去强求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