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第12/13页)
“从拿到这笔钱的时候起,我就没打算要。如果有事了,随时准备交出来。没事了,以后也会找个机会捐出去。这笔钱,我不敢拿,也不愿拿。秘书长,你相信吗?”
黄一平点头道:“我信!”
40
看了任潮涌列出的名单,黄一平心里一惊。
他交代看押人员:“没有我的同意,任何人不得接近这个任潮涌!”
当夜,他带着那份名单赶回市区,直奔廖志国宿舍。
“怎么样,有进展了?”廖志国刚刚洗了澡准备上床。
“是的,有一百五十万元的回扣,分给了海北县几个官员。这是任潮涌开出的名单。”黄一平递上名单。
就在廖志国看名单的时候,黄一平悄悄松了一口气。他知道,自己参与的这场赌博,这才基本算是胜券在握了。而此前,其中隐藏着怎样巨大的风险,也只有他内心最清楚。
半个多月前发生的这次出租车自燃事件,不仅是阳城廖、苗两大阵营最终决战的一根导火线,而且也是双方拼力厮杀的一个平台。起初,黄一平仅仅凭直觉预感,出租车事件如此曲折离奇,其背景一定不那么简单,至少海北县委书记于树奎脱不了干系。没想到,随着案情调查的深入,忽然就牵出了一个东方公司。而且,从那天省里打到阳城的诸多电话可以看出,这家公司的来头、背景确实很不一般。后来,黄一平通过省城多种渠道,试图查到东方公司的底细,结果却几乎一无所获。奇怪的是,那个公司老总高林,出身本省北部某市农村一个平民家庭,学历只有高中,几个股东也都是没有什么名堂的退休工人,其中还有一位是下岗人员。很显然,这样的状况与公司气派程度不般配,也绝对不可能让于树奎如此俯首听命。黄一平感觉,查到的情况越是平淡无奇,越是说明此公司身份神秘、背景复杂,一定有某种重要的力量在背后支撑。他想到当年跟随冯开岭时,省委组织部年副部长介绍过来的那位地产商,其背后老板实际上就是年副部长家人。这边改了容积率一个小小数字,他们一笔就增加上千万利润。由此,他判断这起出租车案件,很可能会拖出一条大鱼,弄不好就会引发一场官场地震。
事实上,选择海北县交通局副局长任潮涌下手,并于上海机场秘密拘押,委实是一着险棋。这个任潮涌,是于树奎的亲信不假,为主参与出租车的洽谈、购买乃至亲笔签订合同也不假,在他身上只要取得突破,极有可能掌握到很多核心情况。可是,一旦动了这个人,就等于是举刀向于树奎们公开宣战,自己也没有了任何退路。直白一些说,万一从任潮涌身上没能取得突破,那这个事情就很难收场了。因此,黄一平当初建议抓捕任潮涌,无论对于主帅廖志国,还是自己这个走卒,都带有很大的赌博性质,是一招鱼死网破之举。当然啦,现在这份名单到手,黄一平心里一块石头终于落地!
廖志国举着那张只有一页纸的名单,看了足足有十几分钟,眼睛还狠狠盯在上边。渐渐地,他的脸色开始潮红,手也有点微微发抖,最后终于忍不住大喝一声:“太好了!”
放下名单,廖志国问:“接下来你们准备怎么办?唔?”
黄一平揣摩不透廖书记话里的意思,试探道:“要不,先在这个名单上做做文章,出租车的事暂且搁一搁?”
“什么意图?”廖志国问。
“我感觉就凭这个名单,已经足够制服于树奎了,料想他也不敢再闹事捣乱。”黄一平说了真实想法的一半。还有另一半,他拿捏不准,也有点担心。如果再在案件上追下去,万一那个东方公司背景太过复杂,弄不好就会骑虎难下,反把自己这边也套进去。
“不!这个名单上的人倒是先不要惊动,那个东方公司到底怎么回事,还是要弄明白。现在,既然已经和他们干上了,就不只是一个于树奎,而是要把真相搞清楚,一定要让背后的那条大鱼露出来。否则,他们不会轻易认输罢休。当然啦,还是那个原则,要控制好度,千万不要张扬,以便我们这边随时随地做到收放自如。”廖志国态度很明确。
为了确保任潮涌那份名单的绝对安全,黄一平让妻子汪若虹连夜赶到卫生局,用她身上的钥匙打开复印室门,复印了两份,随后将原件放进家里的专用保险箱。他知道,眼下越是接近事件真相,便越接近凶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