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人代会代县长落选 西平市后院燃大火(第8/14页)
骆晓戈的这套观点,李明桥比谁都明白,他怎么着也当过几年的市委办公室副主任,知道市政府办公室主任一职的身价。这么说吧,市政府办公室主任和市委办公室主任一样,都是含金量极高的职位,待在这两个位子上的人,如果想下到基层去,一般都会直接任命为区县的书记,一把手,最不济也都是县长;如果运气好的话呢,这两个位子是可以直接竞争副市长或者市委常委的,顺手掂一顶副厅级的帽子过来也未可知。反正,有的干部,在基层当县长当书记,最后回到市上,能够安排个市委办或者市府办的主任职务,那就肯定是上辈子烧高香了。
但有些事情,是跟女人家扯不清楚的。李明桥是很理想化,但他为什么理想化?因为他不是那种单纯地混仕途的干部。当官并不是李明桥的根本目的,干事情、实现个人的抱负才是李明桥的目标所在——当官只不过是李明桥借以达到这种目的的手段和途径而已。这些道理,李明桥没办法跟骆晓戈解释清楚。他真不是为当官而当官的,不是。所以,他情愿放弃大好的光明前途,放着堂堂正正的市府办主任不当,而甘愿当一名在括弧里面注明正县级的县委副书记。
市长翟子翊知道劝不动他,最终认同了李明桥的选择,和市委书记何培基沟通以后,同意让他继续留在蓟原县工作,只是借机撸了人大主任的官帽子,一免到底,让他为这次的选举“事故”埋单。
根据市委的安排,由常务副书记年长富出任新的蓟原县人大主任一职,李明桥顶替年长富,担任县委这边的常务副书记;政府那边,副县长谢慕华被任命为县委常委,进了常委班子,顶替黄志安出任常务副县长一职。
李明桥把办公地点搬到了县委这边,坐原来年长富的办公室,就在书记杜万清的办公室隔壁。县委办主任原本要给他重新收拾一处办公的地方,李明桥没有同意,他既然不是奔仕途来的,也就没有那么官僚。
蓟原县委和县政府的两个大院,隔着东关大道南北相对,李明桥搬到县委这边来以后,有时候偶尔从窗户中间望出去,能够远远地看到自己原来的县长办公室,甚至能够看到出出进进、影影绰绰的人影。往往这个时候,李明桥的心里面就不由得一紧,好像谁用力在自己的心把子上猛地揪了一下。他就强行扭过眼去,不再朝窗户外面张望。
事情真是好笑得紧。代县长的帽子没了,又给自己戴上了一顶县委副书记的帽子,你说可笑不可笑?如果说,李明桥在人代会上落选,在全国是独一份的话,那么,他由代县长转为县委副书记,在全国肯定也是独一份。在常委的分工里面,李明桥这个常务分管的是干部人事这块,也就是说,组织部归他协调,县属各科部局的头头脑脑,任职免职都得先从他的手里面过——历史转了一个圆圈,又回到了最初的出发点。
李明桥曾经一并给翟市长提过一条建议,既然郝国光、黎长钧、周伯明、张得贵等几名局长一时半会儿免不掉,能不能建议市委把他们提拔起来,给这几名局长一个副县(处)级的职阶,进而让他们腾出局长的位子来——李明桥把自己琢磨出的这种办法,戏言为“挪升”,意即用提拔的方式迫使对方腾位子。
翟市长沉默良久,才郑重其事地告诉李明桥,干部问题历来敏感而复杂,不是李明桥想象的那么简单,他即使贵为衢阳市的一市之长,但也不好太过插手干部任免方面的事情。翟市长说,这不是卖烧饼,你掏五毛钱就卖给你一个,他掏五毛钱就卖给他一个……不是。翟子翊告诫李明桥,蓟原县的干部问题,不能采取简单冒进的方式,要讲究策略。他建议李明桥不妨先征求一下书记杜万清的意思,如果杜万清同意李明桥的提议,以蓟原县委的名义给市委打个报告,把这些人推荐上来,“挪升”也不是没有可能。
李明桥就找了书记杜万清,委婉地谈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经此一役,李明桥已经学会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了。李明桥记得,有好事者曾经总结出一条真理,说是在官场上,当副手的,永远不要和自己的一把手唱反调,因为正确的一面始终在一把手那边;如果副手坚持要跟一把手唱反调的话,其结果不外乎两种:一种是自取其辱,第二种呢,是永远被打入冷宫。李明桥无暇琢磨这句话的正确性有多少,现实逼迫得他不得不跟自己的一把手“唱反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