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理案件触碰“高压线” 人代会积聚引爆点(第11/14页)

此外,郝国光对蓟原酒业忽然产生了极为浓厚的兴趣。无疑,蓟原酒业是一块肥肉,一块极有啃头的肥肉。随着黄小娜的逐步介入,郝国光的思路也日渐明晰起来。猎人就是猎人,优秀的猎人总是有着灵敏的触觉和足够的耐心,总是能够在最恰当的时候捕获到最肥的那只猎物。

原先,郝国光还担心自己身边的这些人不懂酒类生产,真把蓟原酒业买过来,能否把蓟原酒业经营得住,很值得怀疑。有一天,他忽然就开窍了:用蓟原酒业赚钱,不一定非要采取传统的生产经营模式,什么生产啦、销售啦等等,不需要,根本不需要这样做。他跟黄小娜算过一笔账:如果在3000万元左右的价位上拿下蓟原酒业,转手间,他就可以卖出一个亿去,稳赚六七千万。作为煤炭局长,蓟原官场上的座山雕,郝国光相信自己有足够的能耐把蓟原酒业低价买进来,然后再高价卖出去。既然从左手换到右手的距离,就可以轻松地赚到几千万元,又何必辛辛苦苦地去经营它呢?

黄小娜在听了郝国光的全盘计划之后,先是惊讶,再是惊喜。她甚至不无夸张地说,这样“天才”的想法,也只有郝国光的脑袋瓜子才能想得出来。黄小娜还说,如果郝国光是这个国家的最高领导人,把国家当做自己的私人产业来经营,没准这个国家就繁荣昌盛了;可惜,郝国光只是一个小小的县局局长,那就没办法了,只能折了公家的,肥了郝国光自己的。

郝国光没心情跟她开玩笑,只是嘱咐她,尽量用最短的时间拿下蓟原酒业。黄小娜说,没问题,你就等着看好吧。

郝国光知道,蓟原酒业这单买卖做完,估计房市上的资金也就回笼得差不多了,那时候,自己也就到了该离开的时候:离开蓟原县,离开生他养他的这个国度,去加拿大终老此生。他没打算带黄小娜一起走,虽然不忍心,但也是没有法子的事情。黄小娜还年轻,他这个半大老头子是陪不住人家的,到时候,把华源煤炭经销公司和华光煤业公司都扔给她,由她在蓟原折腾吧……至于最后究竟能不能全身而退,那就只能看她的造化了。

4

杜万清说:“明桥同志,你要有思想准备。”

李明桥微微一笑,平静地说:“杜书记,您就放心吧,不管出现什么样的结果,我都能够坦然面对,也一定会摆正自己的位置。”

这次人代会,共有代表257人,3人病假,1人缺席,正式出席253人;列席代表28人。人代会与晚一天召开的政协会,都放在蓟原宾馆。会议召开的先一天,市委组织部长梁南林专程来了蓟原。市委组织部长来蓟原的目的有两个:一是指导蓟原县人代会的选举,以示市委对这次选举的重视;二呢,有梁南林这样一个手握实权的市委大员亲自坐镇,可以威慑一些宵小之辈,谨防个别人在背后捣鬼。杜万清当时还提过一条建议,意思让组织部长梁南林亲自出面,找个别领导谈谈话,尤其是常务副书记年长富和常务副县长黄志安,敲打敲打,别让他们在背后捣乱,拆李明桥的台。但梁南林的态度有些含糊,他说:“没有切实的证据,没影的事情,怎么好大张旗鼓地跟人家谈话呢?都是自己的同志,不能用怀疑的眼光看待一切嘛。”

组织部长梁南林的态度含糊,话却不含糊,杜万清就不好再说什么。

但杜万清终归不放心。他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的,作为一名老资格的县委书记,他已经从貌似平静的水面上,嗅到了一丝诡秘的危机,仿佛水面之下风起云涌的暗潮,正在偷偷地侵袭而来。他提醒李明桥,作为组织上提出的唯一一名县长候选人,如果他不想在选举中栽跟斗的话,应该多到代表们的房间里去转转,联络联络感情。李明桥不置可否。杜万清也清楚,凭李明桥的强硬个性,绝对不会为了拉几张选票而刻意地去和代表们套近乎,那不是李明桥的做派。

只好听天由命了!书记杜万清不得不接受面对的现实。李明桥也是,他非常清楚自己面临的尴尬境地。应该说,从他踏上蓟原的地面那天起,就注定要走一条布满荆棘和暗箭的坎坷之道。换做别人,30来岁下来当区县的政府一把手,等于踏上了一条升迁的快捷通道,用不了三五年,便会再上一个台阶。但李明桥不一样,他不是为自己的仕途升迁下来镀金、添砖加瓦的,而是为了干工作,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造福一方百姓来的。所以,仕途的升迁、个人的得失,他根本不会放在心上。放在他心上的,是几十万蓟原县的父老乡亲,是全县上下亟待开展的各项工作……如果可以,李明桥很情愿为国家、为父老乡亲们再造一个繁荣、和谐、安康的蓟原县城。正因为这样,他才会不顾大部分人的反对,一心要撤换掉郝国光、黎长钧、周伯明、张得贵等几个局长,尽管功亏一篑,最终未能如愿,并且由此给自己的工作带来很大的掣肘,但李明桥从来没有后悔过——作为一级政府的主官,如果连这点担当精神都没有,那他一定谈不上是一名合格的县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