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县委书记患疾患穷 牛头岭械斗出命案(第4/14页)

他有些后怕。他知道人人都要老去,人人都要把自己的这副臭皮囊,最终交还给泥土,他58岁了,以届知天命之年,但是,他仍然无法面对自己日渐衰老这一可怕的事实。尤其是两年后,他就要彻底退休,他的头顶上再没有了权力所带来的荣耀和光环,那时候,他又如何面对一个失去权力,赋闲在家,而又风烛残年的衰败老人?他实在不敢再往下想。

期间,李明桥打过几次电话,就几项具体工作征求过他的意见。李明桥重点提到石副省长要去蓟原视察,问他是不是提前返回县里。杜万清没有说死,只说到时候看吧,但强调接待工作一定要做好,不可有任何疏漏和马虎。临挂电话的时候,杜万清犹豫片刻,对李明桥说:“明桥同志,石副省长来蓟原视察的相关工作,你可以跟市委翟副书记通个气,看他有什么指示。”

电话那边,李明桥明显地沉默了一下,显然是在琢磨杜万清这句话的用意,然后李明桥才回答说:“好的,好的,我会请示翟副书记的。”

放下电话,杜万清默默地望着病房里雪白的墙壁。

医院里就是这样,什么都是白颜色,墙壁是白颜色的,病床是白颜色的,床单是白颜色的,被子是白颜色的,医生和护士穿的衣服,也是白颜色的……白得耀眼,白得单调,白得刺目。

杜万清的大脑并没有闲着,有个疑问老是在他脑子里绕来绕去:石副省长这个时候去蓟原,到底有什么目的?这位石副省长,分管工业口,衢阳市是甯江省的经济重镇,而蓟原县又是衢阳市的经济命脉,他这个时候去蓟原,有什么玄机呢,未必就是单纯地去视察蓟原的煤炭产业吧?他估摸着,不光是去蓟原视察这么简单。

石副省长不是省委常委,左右不了干部的命运,他去蓟原,市委书记何培基同志未必就肯陪他;而其他市上的领导,单由对口的副市长一个人陪同,分量又稍嫌轻些;唯一的办法,就是常务副书记翟子翊出面,和分管工业口的副市长两个人陪同下去,最是合适不过。杜万清提醒李明桥征询翟副书记的意见,就是估计到翟副书记有可能是陪同人员之一。

当然,杜万清还有另一层意思:那就是他无意中得知,这位石副省长尚在南方某省工作时,曾经跟省委组织部长在中央党校有过一段时间的同窗之谊,不管当时关系处得如何,现在毕竟都是甯江省的大员,彼此之间的走动,自然要比其他人来得亲密一些。

有时候,你要把地球撬起来,不一定非得拥有包罗天地、颠倒乾坤的本领,或许,只需要一根小小的杠杆、一个合适的支撑点,就成!

2

华源煤炭经销公司的总经理黄小娜,如愿拿到了财政局长周伯明拆借的一部分资金,3000万元,一笔不大不小的数目,但拿到钱的过程却有些曲折。郝国光不怎么满意,原因不仅仅是拿到钱的方式比较麻烦,而且,周伯明这次张的口有些大——光送给周伯明的银行卡上,就比往年多打了50万元,还不包括中间环节付给其他人的好处。

周伯明先是以财政局的名义,给县政府打了个报告,报告中称:为了积极响应国家提出的“三农”政策,建议由财政局牵头,成立“蓟原县涉农企业担保基金”, 向政策性农业担保机构增资4000万元,以用于解决蓟原县农机公司等若干涉农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报告送上去后,常务副县长黄志安在背后积极运作,仅用了不到一周时间,这个报告就经由县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并批复了。

经过一番紧密的筹备,斥资4000万元的“蓟原县涉农企业担保基金”顺利成立。这个担保基金,只是用来做抵押的,真正掏钱的主,是银行。也就是说,受扶持的涉农企业拿到的钱,是由担保基金抵押的银行贷款,只不过不用企业自己付利息,政府贴息而已。

蓟原县的涉农企业有六家,除了不死不活的县农机公司,另外还有一家种子公司、一家饲料厂、三家规模不太大的养殖企业。在黄志安和周伯明的共同运作下,这六家涉农企业在很短的时间里,就从银行贷出了4000万元。然后,其中3000万元从这六家企业的账上走了个过场,一转眼的工夫,又转到了华源煤炭经销公司的账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