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喜甲鱼的果真“王八” 副省长考察为提携(第5/15页)
黄志安不是个安分的人,杜万清不担心别的,就担心九月份的人代会,黄志安联合郝国光他们动什么歪脑筋——在人代会上能够威胁到李明桥的,也就只有黄志安了。如果人代会选举出了问题,那他这个当班长的,既无法给上级领导交代,也无法给全县人民交代。李明桥虽然跟他的主子翟子翊一样,都是“犟板筋”脾性,但这个人身上有正气,不玩歪的邪的;至于黄志安,就不好说,这个人平时爱揽权,还喜欢往有钱的老板跟前凑,以他平时对黄志安的了解,这个常务副县长,十有八九屁股不大干净。
杜万清知道,上次的常委会对李明桥是一次重大的打击,小伙子能不能扛过去,还在于自己的一碗水如何端。自己这碗水如果倾向李明桥这边,那么,李明桥绝对可以重拾勇气和信心;如果自己这碗水倾向黄志安他们,那么,李明桥的日子肯定不怎么好过。所以,杜万清决定利用这次去省城,把自己这碗水向李明桥倾斜一下。
杜万清的办公室比较大,将近40平米,一套阔大的办公桌椅,背西面东,居中摆着;办公桌后面,靠墙站着一排栗色的书柜,书柜里面除了文件,还象征性地放了些零散的书籍;东、南两面,顺墙摆着一圈单人沙发,每两张沙发之间摆一张小茶几,形成一个半圆的弧度,刚好延伸到杜万清的办公桌前;从南面的窗户望出去,可以看见政府那边的办公大楼。
平时,一些临时动议的小型会议,就在杜万清的办公室里面召开。
过了十来分钟,常委们陆陆续续到来。先是常务副书记年长富,再是组织部长、纪委书记、政法委书记,然后是政府那边的黄志安。李明桥最后一个进来,但面容平静,并没有杜万清想象的那样颓丧和气馁。
等人到齐了,杜万清才不紧不慢地说,自己要去一趟省城,少则一周,多则十天半个月。他强调,自己离开蓟原的这段时间,县委和政府两边的工作,由明桥同志主持……
杜万清发现,自己的话一落音,年长富的脸色就是一暗,黄志安的脸上也不大自然。倒是李明桥有些不解,往常杜万清去外地出差,只是跟李明桥通个气,县委这边,一般让年长富临时主持一下。李明桥疑惑地问:“不就去一趟省城嘛,又不是去出国,工作上的事情,需要你做主的,电话上请示不就成了?”
年长富接过话头,说:“就是嘛,蓟原虽然离省城远一些,但去省城出差,一年下来少说也得一二十趟,现在通讯这么发达,有事情电话上联系呗。”
黄志安也说,就是,就是,何必搞那么严肃。
在甯江省,衢阳市处于全省行政区划的最南端,离省城最远;而在衢阳市的行政区划里,蓟原县又是最偏远的一个县份,不光离衢阳市远,离省城更远,八百多公里,即使是越野车,也要加大油门跑一天。
远也罢,近也罢,都不是问题的关键,关键是书记杜万清这次的做法有些奇怪,不就上一趟省城嘛,非要郑重其事地让代县长李明桥临时主持县委的工作?
杜万清这样安排,无异于把其他常委往远里推了一步。他不在蓟原的这段时间里,其他常委工作上有什么事情,肯定不能直接电话里找他,而是必须先给李明桥汇报,再由李明桥向杜万清转达。
也就是说,杜万清去省城的这段日子里,代县长李明桥才是蓟原事实上的一把手,不光政府那边由他说了算,县委这边,也得由他说了算。
年长富心里不痛快,脸色就有些灰,张口还想再说什么,杜万清却摆了摆手,不让他说话。
杜万清转过头,面向李明桥,神情严肃地说:“我这次上省城,是个人的私事,耽搁的时间可能要长一些。大凡县上的一应工作,请明桥同志多担待;其他同志,工作上有什么事情,先跟明桥同志沟通;需要向我汇报的,由明桥同志向我转达。”
李明桥明白了:书记杜万清试图挽回李明桥在常委会上失去的“面子”。
所谓“面子”,说穿了,就是个人的尊严。这个东西,很微妙。作为代县长,李明桥在常委会上不仅仅是丢“面子”那么简单,丢“面子”事小,有损李明桥在其他常委和其他副县长面前的威严事大。当一把手的,如果在自己的副职面前失去了应有的威信,很难想象他的工作将如何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