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公关实质(第8/10页)

蔡未末说:“那就太好了。我回去就向书记汇报,四套班子邀请您,不、不,是泊州市人民欢迎您!”

姜松岩笑了:“说现在的事吧,你就当做我还是你领导,听我安排一回,晚上由你嫂子请你吃饭。”

“嫂子?您让我叫您夫人嫂子?”蔡未末兴奋起来,“太好了,我以后就这么叫了?”

“有什么不可以的?!”姜松岩说,“我还有事情要托你,替我捎一幅画回去,方便的时候送给李开平书记。”

“好啊,好啊!”蔡未末显得非常乐意。

姜松岩说:“是一幅韩美林的画,北京的一位作家朋友送我的。他运气好,参加中国作家协会的春节联欢会,在会上抽奖得来的。”

做过驻京办主任,搞公共关系出身的蔡未末知道,以姜松岩的身份,送李开平书记的礼物可以有多种途径,根本犯不上找她这么一个角色去做,唯一的解释是,她这位老领导在给她机会。他让她称苏可可大嫂,也说明了他在表示一种亲近。为什么呢?这个问题在她和苏可可晚上共进晚餐时得到了答案。

蔡未末放下姜松岩的电话不到两分钟,苏可可的电话就打来了。晚餐就苏可可和她两个人。苏可可征询蔡未末的意见,订了一家日本料理店的座,蔡未末说那就太好了,料理是她喜欢的。其实,她最怕的就是吃刺生、芥末、寿司那样的东西。

会做人的蔡未末赴宴前跑到一家著名的化妆品专卖店,买了护理面部、眼角、嘴唇、双手的整套兰蔻,作为送给“嫂子苏可可”的小礼物。

苏可可和蔡未末有过很好的相处历史,在北京的时候蔡未末去他们家好多次,每次都是送泊州过来的土特产,照她说的,是送龚老多备的一份。那时候蔡未末叫苏可可苏老师。

见到苏可可,蔡未末没有称她嫂子,而是亲热地叫她苏姐姐。这么一个折中的称呼可以让她们之间更亲热一些。

蔡未末用女人间百听不厌的恭维话夸了一通苏可可,惊讶她更年轻,更漂亮了。她说得很自然,显得很真实的样子。因为她有一个结论,这就是苏可可离开北京回南方是再正确不过的,北京那样干燥多沙污染严重的地方,对女人的肌肤真的伤害很大。苏可可自然也要回报一下蔡未末,说她回来以后也同样滋润了。

苏可可点了鲷鱼刺生、军舰寿司、炸天妇罗,纸火锅,奇怪的是她连动都没动。蔡未末倒是喜欢一道蒸的,用鱼肉泥做的鱼糕和汁腌菠菜。

苏可可说这种带汁的菠菜在家里没办法做,它是用木鱼花汤、酱油等调味料腌制的。

两个人吃得不多,但很开心。吃的时候她们不说与吃无关的话,到吃饱喝足的时候,握着小杯的清酒,她们的话匣子才真正打开。

苏可可和蔡未末聊泊州的情况,她说她很怀念泊州的生活,一点儿也不喜欢待过的北京和现在的云邑市。像是被触动了,苏可可说她希望弟弟一家能够生活在泊州。蔡未末马上表示欢迎,说这又不是什么难事。

苏可可说她弟弟要离开平江,不是这山望到那山高,不是见异思迁,而是迫于无奈。她对蔡未末说到苏迪南反对平江市搞龚家湾遭报复的事,说到她为这个弟弟寝食不安的处境担忧,说着说着,她的眼睛红了。

蔡未末安慰苏可可:“苏姐姐,苏迪南调我们泊州市不成问题,什么时候办都可以。”

苏可可摇摇头说:“苏迪南工作不好找,一个搞文物的,到其他地方做打扫厕所的事情就怕也做不好,姜松岩又不赞成他改行,说一个人要干一行爱一行。”

苏可可说着露出怨懑:“你说像姜松岩这样,虽说有个一官半职,能给家里人带来什么好处?不受他牵累就是好事了,还给数得过来的亲戚定这个规矩那个规矩的。”

蔡未末说她没想到,姜松岩一个堂堂的省部级高干,家里居然是这种情况,亲戚有这种困难。作为老部下,她要为此做些工作。苏可可说千万不要太为难,她只想蔡未末帮助留意一下,泊州有没有需要引进苏迪南这样人才的单位,苏迪南可以到泊州去应聘,去竞岗,他的专业水平还是很过硬的。

蔡未末让苏可可放心,一定有这样的机会,她还是那句话,苏迪南一家迁泊州不成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