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这个局长有意思,日记啥都写(第6/12页)

“彤彤,你下一步怎么打算?”夏力开口了。

“啊?”彤彤一下没反应过来,“夏社长,您说的是哪方面啊?”

“当然是你小说创作的问题啊。许多读者的电话都打到我办公室了!”夏力说,“尽管不是在我们报纸上连载,但你可是我们报社的才女,也是报社的荣耀啊!所以我考虑着咱报社也得揩揩油。”

“社长,读者是怎样建议的?”彤彤问道。

“读者强烈建议史大记者对网络日记做跟踪调查,就在咱报社做跟踪报道!”

“是吗?与我的想法不谋而合。”郑正好兴奋地拍着桌子,“这个局长真是有意思,什么都写,他的工作重心就是喝酒、受贿、玩女人,简直就是一部现代官场现形记!从日记事件观察,随着互联网的逐步发展,中国网民人数的快速递增,中国的互联网舆论力量已经变得越来越强大,其对社会的监督作用大有取代传统纸质、电视媒体的趋势,成为中国的一支新兴社会力量,这是广大百姓监督力量的崛起!”郑正好一旦开口,就激情地挥洒着双臂,浑身的脂肪跟着激情舞蹈。大家的笑声似乎让他意识到了什么,他望着彤彤,说话的节奏缓慢下来,“可惜,还是史彤彤这丫头灵敏,通过日记,再加入了大量的想象及生活理念,这样的小说,想不火都难。”

“你是不是也想跟着彤彤火一把?”夏力道。

郑正好挠着头,看着彤彤。

夏力一板一眼地说道:“先不管日记本身内容是什么,不管日记的真实性如何,单是从日记门事件的始作俑者选择的手段分析出发,我们就可以探究到,发帖者已经深刻感受到了互联网舆论监督的力量,而选择了通过互联网的形式来公开日记内容。如果没有互联网力量的崛起,或者互联网舆论监督的积极性不够强烈,力量不是足够强大,那么估计即使别人拿到了日记内容,也是无法掀起任何浪花的。”

众人纷纷点点,夏力盯着郑正好,话题一转:“郑总编,你想不想跟彤彤一起调查?”

郑正好沉思着,一丝惊喜浮上面孔:“想,当然想。作为一家新闻单位的编辑,探寻事实的真相,揭开冰山的一角,将真相大白于天下,是每个码字人的梦想。”

“好,跟踪调查的事情,就交给你和彤彤了!”夏力站起来,在众人的愕然中走到门口,又转回头补充道,“史彤彤的好奇心、探究心强,但毕竟年轻,大的方向,还得郑总编把握。”

彤彤从车库出来,胸前抱着一大摞书信。她一抬头,徐泽如正逐渐隐入电梯,她忙紧跑几步,扬了扬手。

徐泽如伸手按住暂停键,即将合上的电梯门又大开。史彤彤跑进去,电梯徐徐上升。彤彤举起手里的大摞书信,徐泽如说道:“这么多啊!真是无心插柳柳成荫,你只不过利用一个月的婚假,闭门造了一个月的车,所得的业绩快超过你四年多的职业记者生涯了吧?”

“你可不许因妒忌我而说风凉话,为写好这个,我准备了大半年的资料,除在网上收集大众看法,街头巷尾的故事也没少听。婚期的创作,只不过是我平时准备的一个成果……”彤彤有些兴奋,“不过,今天真的挺开心,我一进办公室,就被同事大呼小叫围住了,都说想不到我还有写小说的天赋……”

正说着,电梯停了下来,鲜红的“17”眼睛般眨呀眨。徐泽如刮了一下彤彤的鼻尖,伸手按住了电梯键:“史大小姐,请出电梯。”

彤彤吐了一下舌头,率先走出了电梯。当初在规划婚房时,两家人还产生了不同意见。彤彤当时看上的是18层,她觉得这数字吉利。可是未来的婆婆余一雁附和着母亲朱韵椰的意见,坚持要买17层,因为七上八下嘛。父亲和这个即将做自己老公的男人,却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史彤彤狡黠地一笑,干脆两层一起买了,两人各付一层楼的首付,打通做了复式楼,宽敞舒适,上也在自家,下也在自家,这叫肥水不流外人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