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4页)

王伊达是南州老资格的副书记。在南州现在的班子中,惟一一个土生土长的南州人,就是他。从公社团书记到区团书记,再到公社主任、书记,然后是副县长,再是县委常委、副书记、县长、书记,一直干到副市长。12年前,他成为南州市委常委、秘书长;7年前,党委换届时,成为南州市委副书记,一直到今天。一个干部,不怕天天动,怕就怕一直不动。王伊达在副书记的位子上,一窝就是7年。在他的手上,送走了两任市委书记,迎来了两任市长。可是他,当年南州政坛上最有希望的一颗新星,窝着窝着,就渐渐老了。现在,在南州市委的班子里,他已经是名副其实的老人了。再有一年多,他就将顺理成章地到人大搞常务副主任,解决一个正厅级。王伊达以前是个很谨慎的人。但这一两年,变得大胆而泼辣了。民间官场有个传言,说王伊达轻易不开口,开口就成真。有人说,就是现任的市委书记康宏生,还有市长叶雨田,对王伊达也是另眼相看。一个人,当官当到了顶点,也就是“无所求”了。即使想求,也求不着了。既然求不着,索性就放开了。这也许就是这些年“59岁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吧。

王伊达发了话,基本上就算定了,市委组织部再也没有来过。今年春节后,眼看着马国志快到龄了,省委组织部正式到市委党校来搞了一次民主推荐。目标未定,全面摸底。最后的结果不言自喻:仅提名的党校常务副校长人选,就多达10名。当然,其中绝大多数都是不符合基本条件的。真正能进入提名的,也就三个人:现任副校长丁安邦,副校长吕专,副校长周天浩。省委组织部没有公布推荐结果,四处打听,也没有口风。但丁安邦私下里听说,民主推荐只是一个形式,关键是市委领导的意见。而这市委领导当中,最最关键的,又是王伊达。

是不是王伊达给康宏生书记作了汇报?

或者,康宏生书记自己心里有了人选,拉着王伊达来亲自考察一番?

甚至,丁安邦笑了下,将肥大的脑袋转了转,甚至,也许只是一般性的工作,随便来走走的。可是,汤若琴刚才也提到了人事?她提到了,是有很强的暗示性的。如果真的……

丁安邦看看手表,已经3点40分了,就打电话问马国志校长:“马校长,到了吧?”

“快了,还有五分钟。都准备好了吧?宏生书记也快到了。”马国志说话声音低沉。这在党校也是一个让很多人议论的事情。马国志当教员时,声音是很响亮的。当了部主任,声音依然很好。当了副校长后,声音就开始压抑些了。当了常务,声音居然在一夜之间,变得深沉,以前明亮的底色一下子消失了。很多人都摸不着头脑,马国志自己也开玩笑说:“这人的嗓子看来还得要练,还得到阶梯教室里,好好地喊上一喊。”

可是,常务副校长多忙!阶梯教室虽然还常去,可那是坐在话筒面前说话了。再放开嗓子大声喊,岂不让人笑话?由此,马国志校长的嗓子越发低沉了下去,以至于,他要轻点说话,你在一米之外,就绝对不可能听得明白。

丁安邦自然知道这点,每次同马国志说话,他都是竖着耳朵的。

“都准备好了,我在会议室那边等您。”丁安邦道。

马国志已经有一个多月没到党校来了。他身体不好,腰疼,说是年轻时伏案太多留下的毛病。党校目前的工作,暂时由3个副校长管着。反正大家都各自分工好了的,搞好自己的一摊子,事情就算办顺了。至于人事和财务,由办公室和组织人事部处理着。党校的秩序一点也没因为马国志常务不在而受到影响。何况如今通讯发达,有事打个电话一请示就行。像今天下午,马国志亲自到党校来,完全是因为市里两个领导要到。否则,电话一通,也就可以搞定的了。

丁安邦带上门,沿着走廊慢慢地往前走。他看了看其他两位校长室,门都是关着的。难道他们都不在?有事去了?他心里想着,脚步却一点也没有放慢。下了楼梯,刚转过身,迎面就碰上了周天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