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 官商合作 投其所好,摸清命门(第9/11页)
李非语严肃地说:“胡总,暂时还没事,但为了杜绝后患,当务之急,你立即去找到这个叫做石砺的人,与他沟通沟通,只要他不继续反对就行。现在争名人的现象,也不是荆都一处,全国到处都有嘛。”
“有反对的声音,说明我们的声音还不够强大。下一步,我们还要掀起更加强大的宣传高潮,让反对的声音听不见,直至自动消失。”胡妍红说道。
李非语不想与她继续纠缠,说:“下一步的事以后再说,你现在就去找到作者,把这件事情处理好,我们也不强迫他接受我们的观点,只要他不公开反对就行。”
离开李非语的办公室后,胡妍红只打了两个电话,就把石砺这个人找到了。原来,他是市文物管理局的退休老局长,杜泉郭的老上级,也是一位在省内颇有声望的考古学家。接着,胡妍红又去了一趟省城,通过关系,把石砺投到江南晚报社的那篇稿子拿了回来。
胡妍红和杜泉郭对石砺的质疑稿进行了认真审读、细细咀嚼,觉得这个老家伙说得句句在理,有鼻子有眼,而且,杜泉郭还发现,石砺肯定接触过那本收藏在文物局库房内的《陶氏支谱》。因为,石砺要写出反驳文章,必须要阅读这本家谱。这本家谱平时锁在库房内,一般人根本看不到,包括石砺。
杜泉郭恼羞成怒,他顺藤摸瓜,很快纠出了“内鬼”。原来,在写这篇质疑文章之前,石砺找到库房值班人员的家里,日夜央求,要一睹《陶氏支谱》,那名值班人员曾是他的下属,被老领导缠得没奈何,就趁杜泉郭出差的机会,偷偷打开文物库房,让他翻阅了一下。凭借多年的专业知识,石砺当场就作出判断,家谱是真的,但少数几张显然做过手脚。当然,经过做旧处理,一般人是看不出来的。
得知这些情况后,杜泉郭气得半死,可是现在就是把那名值班人员毙掉也于事无补了。眼下的当务之急,是要与石砺作好沟通,努力化解此事。
经过一番打听,胡妍红终于得知了石砺的住处,他住在老城区的一所旧房子里。石砺喜酒,胡妍红特地买了四瓶茅台,开着奔驰,向老城区奔去。
宽敞的大街跑到尽头了,车子只能停下来。胡妍红只好步行,进入一条巷子,到处是瓦砾,她高一脚低一脚地走着,转过三四条胡同,终于找到了石砺的家。
石砺有一儿一女,儿子大学毕业后在上海工作。女儿原是企业工人,已下岗多年,在街上炸油条。石砺的老伴年轻时没有正式的工作,老了后全靠石老的退休工资生活。几年前,石砺的儿子在上海结婚要购房,石砺没钱支持儿子,和老伴一合计,就将新房子卖了,将钱给了儿子。卖了房子后,他在老城区租了一套三开间的旧房。老城区房子破旧,交通不便,早晚属于城市拆迁改造对象,这些年老城区里有条件的人都想办法往外迁,只有石老这样的老顽固才会跑到这残垣断壁堆里来居住。他老夫妻俩看中了这里,图的肯定就是房租便宜。
石砺的住处很好找,他家的外墙上写着三个大字:“闲云斋”。
走进闲云斋,几件家具都是老式的,花几、八仙桌、苏式木椅,一个小男孩正趴在椅子上做作业,是石砺的外孙。石灰斑驳的墙上,挂着古朴的山水人物画。客厅里还有一处天井,再看房顶,竟然是拱梁,倒也雕梁画栋,就是太残破。
“你是……”见一个时尚的女人在自己的家里四处打量,一个头发雪白、腰身佝偻的老头从里屋走出来问道。老人的手里拿着一把大号的放大镜,放大镜的柄断了,中间用胶布缠着。他肯定就是石砺老人。房子是死古董,他就像是活古董。
“哦,你就是石老吧,文物界著名的老专家,你好你好!”见到石老,胡妍红比见到了自己的老父亲还要亲热,一把拉住他的双手,使劲地握着。
“你、你要看什么货吗?”透过厚厚的老花镜,石砺见来客手里还拎着茅台,觉得对方是有求于自己。见到好酒,他的鼻子不由自主地耸了耸。石老把胡妍红当成文物贩子了,他鉴别能力高超,经他掌眼的文物,很少有假的。所以,这些年,不断有文物贩子慕名找到他的家里,求他鉴定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