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巧借领导讲话扫清道路 巧拿鸡毛当令箭(第4/10页)
“太好了,破了此案,我给成津县公安局请功。”听说案件有了眉目,侯卫东很兴奋,他下意识地搓了搓手,道,“邓局长真是了不起!”邓家春谦虚地道:“要说破案,耐心、努力和科技是一方面,另外还得运气好,我这是偶尔得到的线索。”
侯卫东摇头道:“得到这一条线索看似简单,细细分析起来却并不简单。刑警队办案民警在这一年的时间里,时时刻刻将案子记在心中。能在普通的案子中发现这一条线索,这说明办案民警既有高度的责任心,又有相当丰富的办案经验,才能在偶然中发现具有价值的线索。”
邓家春道:“目前只有我、罗金浩和两名办案民警知道此事,这次到昆明抓捕,我的想法是不动用成津民警,由市刑警队直接派人到昆明,我亲自去。”
“嗯,我同意这个方案。”侯卫东主动与邓家春握了手,道,“预祝家春同志马到成功,同时,你也要注意安全。”
下午,侯卫东为了重启开发区的事情,前往岭西。
奥迪车沿着高速路直奔岭西,接连的好事让侯卫东原本沉郁的心情豁然开朗。他浑身充满着信心与力量,挫折与失意就如早晨的露水,遇到阳光便无影无踪。
进入岭西城区,侯卫东深吸了一口气,心道:“岭西,我又来了。”
周昌全接到电话,道:“卫东,我在办公室,你上楼来谈吧。”
侯卫东到过省委大院,进入省政府大院还是第一次,当老耿将车开到大院门口,就见到周昌全秘书楚休宏已经等在门口。侯卫东已经与楚休宏颇为熟悉,见面就开玩笑道:“省长秘书在门口等我,让我们基层干部受宠若惊。”
楚休宏深知侯卫东在周昌全心目中的地位,忙道:“侯书记,你是我的前辈,我下来等候是应该的。”又强调道,“周省长推掉了其他客人,特意听你汇报。”
到了办公室,侯卫东汇报了来意。
周昌全很有些惊讶,道:“蒙书记说过这话吗?”
侯卫东早有准备,将自己的笔记本递过去,道:“周书记,这是我的笔记本,蒙书记确实说过这话。”
“……沙州是岭西的工业强市,国有企业数量不少,在这方面应该走在全省的前列,我建议就找成津来试点……”看了这一段话,周昌全摘下眼镜,道:“蒙书记并没有说要重启开发区。”
侯卫东不慌不忙地笑道:“蒙书记确定成津县为全省国有企业改革的实验区,成津县当然要不折不扣地执行,但是真要探出一条新路,必须要有合适的载体,否则实验区就是无源之水。”
“卫东倒挺会顺杆往上爬,既然蒙书记都发了话,我肯定要支持,这个点子抓得挺准。”周昌全很欣赏侯卫东的机敏,同时提出善意忠告,“重启开发区一事得按程序来走,一般情况下不要跨过沙州市委、市政府。”
侯卫东诚恳地道:“我先请老领导给出出主意,如果觉得此事可行,我再向沙州市委、市政府报告。”
周昌全想了一会儿,指点道:“你就别提重启开发区,这个概念不好,我记得1997年省里一口气关闭了全省一大半的开发区,重新启动是个敏感话题,难度不小。你干脆提县级经济改革实验区等新概念,既有开发区之实,又可以避免其他地区闻风而动。”
侯卫东略有些夸张地用手拍了拍额头,道:“老领导一语惊醒梦中人,我差点犯了战略性错误。”谈完开发区的问题,他又道,“周书记,我准备在成津搞一个水泥厂,五十万吨左右。”
“益杨几年前才建了一个水泥厂,成津再建一个,布局不太合理,属于重复投资,恐怕不太容易。”周昌全在地方工作二十来年,如今又主管全省工业,听了侯卫东的想法,马上提出反对意见。
侯卫东知道此事会遇上麻烦,早就将基础材料准备得很充分,道:“我做过专门调查,沙州市面上的水泥现在是五分天下,益杨水泥厂在沙州销量很好,可是毕竟产量有限,只占全市份额的五分之一,其他份额都被外地水泥厂占领了。成津建水泥厂的条件很优越,只要交通干线打通,肯定能占领沙州的市场。”
周昌全此时是主管全省工业的副省长,不再是沙州市委书记,角度不同,想法自然不同,他沉吟道:“沙州、茂云都是沿山地区,目前有了四个水泥厂,再在成津布置一个,实在有些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