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不管谁来任职,都要做出成绩 关停风波(第4/6页)
“杨书记放心,我们有录像,证据确凿,人也认得实在,晚上派人上去,村民住得分散,不会有大的影响。”
杨森林叮嘱了一句:“注意方法,不要造成大的反弹。”
马有财很快就在电话里得知了杨森林安排抓人的事情,他不表态不评价,淡淡地道:“杨森林是改革派,他愿意怎样搞,就让他怎么搞,我还是踏踏实实抓具体工作。”放下电话,他靠着椅子,脸上没有任何表情。
侯卫东是第二天才知道开发区抓人一事,开发区与新管会唇齿相依,他自然很是在意,得知消息以后,派了本地干部到开发区污染企业附近打探消息。四家污染企业附近村民并没有因为有村民被抓而激动,反而由于主心骨被抓了,显得缩手缩脚,上坡种菜,回家打麻将,日子就这么过了。
侯卫东对杨森林的强硬倒有了些好感。
10点,益杨土产公司新老总顾铁军来到了新管会,他以前是计委副主任,对经济工作不陌生。只是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有巨大的差异,他适应了好几个月,又经过了外资并购事件,渐渐地开始有了想法。不过由于益杨土产公司已经被上一任掏成了空壳,如果不注资或是进行彻底改革,很难走出困境。
随意寒暄了几句,顾铁军自嘲地道:“以前在计委时以为自己什么都懂,现在到了益杨土产,才发觉书本上的东西与现实差距太远,必须重新适应。杨书记给我打了电话,让我到新管会来看一看土地。”
坐车来到了杨森林命名的新管会高科技园区,侯卫东把土地位置大体指了指。
顾铁军脸色变得黑黑的,道:“侯老弟,你这个高科技园区名不副实啊,水、电不通,连条路也没有,我怎么说服厂里的那一帮老工人?”
“水、电可以马上解决,这条大路也在规划之中,新管会和开发区联合向县政府打了报告,已经纳入财政计划之中。”
侯卫东曾经参加了对益杨土产公司的调查,知道公司内情,问道:“顾总,益杨土产公司的情况大家是清楚的,早就资不抵债了,没有钱,你能有什么灵丹妙药把厂子盘活?”
顾铁军苦笑道:“我又不是孙悟空,可以凭空变东西出来。改制方案是搞股份制,股份来源有两部分,一是厂里职工集资买一些股份;二是益杨土产是县属企业,老厂土地的所有权应该归县里,属于国资,卖了土地的钱投入到公司,可以算做国有股份。有些债务就先挂在账上,等有钱再还。”
侯卫东想起益杨土产公司现状,道:“土产公司这几年的效益都不好,工人没有什么钱,搞股份制,他们能出多少钱?”
顾铁军习惯性地取下眼镜,哈了口气,擦了擦,道:“不瞒老弟,现在我很为难。一方面,要动员老员工出钱买股份,这些老员工本身经济困难,又不想让钱打水漂。为了动员他们买股份,我是用房子作抵押,自己贷款先买了十万股。”
关闭四家氨基酸厂不过半个月,传出了四家企业将集体搬迁厂房的消息。由于牵涉到税费、土地、补偿款等诸多麻烦事情,四家企业集体到岭西请了两名律师,与益杨县政府打起了官司。
秦飞跃作为开发区主任,苦恼得紧,约了侯卫东喝酒,一边喝酒,一边聊着当前的事。
侯卫东道:“秦主任,几家企业纯粹是虚张声势,污染严重超标,证据确凿,打官司,企业必输无疑,我估计他们是真的要搬迁,只是想在谈判中捞取最大的好处。”
原本风平浪静,杨森林偶然的一次视察,就把满塘水都弄浑了,这让身处其中的秦飞跃很是不满。
“被抓的村民都是闹事的骨干,他们回来以后,村民又开始蠢蠢欲动,这几天又有些村民跑到开发区办公室来讨说法,情绪比前一次更加激烈。”说到这,秦飞跃气愤地道,“杨森林太急躁了,作为主持工作的县委副书记,行事莽撞。”
“喝酒,少谈公事,说点高兴的事情。”侯卫东不愿意轻易评论杨森林。
秦飞跃酒量不如侯卫东,不知不觉就有醉意了,感叹道:“以前在青林镇,我和赵永胜互不买账,结果两败俱伤。赵永胜在气象局当副局长,其实也就是混日子等退休了,我最多再干一届开发区主任,就算是祖坟冒烟了。青林镇最有发展前途的还是数老弟,除了你就数刘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