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陈年老债还得新人偿(第4/18页)
回到洪江后,马智琛并没有回家,而是以破案方便为由,住进了巡检司。巡检章益才,几件大案子都未能破获,反倒被马智琛这个毛头小子破了,心里对马智琛颇不以为然,认为他是瞎猫碰上了死耗子。表面上,毕竟看了古立德以及马家的面子,倒也没有对他假以辞色。章益才其实很清楚,马智琛这小子,得意不了几天,上面一大堆人要掀倒古立德,只要古立德一倒,他肯定被扫地出门了。
背后的暗潮涌动,马智琛也听说了一些。可这些事,不是他所能关心的,他只想做自己的事,偶尔有时间,悄悄地约上余海风,喝一次酒。关于破案方面的事,马智琛也不隐瞒余海风,余海风倒还会帮他出些主意。
让余海风大为吃惊的是,马智琛真的完全变了一个人。如果不是知道他的过去,不知道他的家世背景,很难相信,他这样一个人,竟然是在商人家庭里长大的。他的浑身上下,没有半点商人气,甚至有一种视钱财如粪土的感觉。
马智琛说:“这些,都是跟古大人学的。”
余海风很吃惊,问:“跟古大人学的?最近有很多古大人的传言,你没听说?”
余海风所说的传言,最近一段时间甚嚣尘上,说古立德是个大贪官,到黔阳两年时间,贪了几百万。又说古立德因为老婆不在黔阳,跟某个寡妇如何如何。他老婆大概听到了什么风声,才跟到黔阳来了。
马智琛摆了摆头:“那都是些无中生有的东西,是想抹黑古大人。”
“无中生有?”余海风说,“会不会无风不起浪?”
马智琛说:“恐怕是这个风起那个浪。”
马智琛向余海风承认,他最近非常苦恼,因为背后有很多人在整古大人,这股势力大得很,他是完全无能为力。马智琛说,他开始跟着古大人干的时候,古大人其实还给过他一个秘密任务,就是了解黔阳的官员和商人之间的利益链。马智琛说:“本来,有些话,我是不该说的。你爹和我爹,都是这条利益链上的人。”
余海风沉默了。如果不是这次参与营救行动,他还不知道这些。有些人说,归根结底是那些商人坏,他们拿钱腐蚀了官员。可余海风知道,正是那些官员,想尽一切办法捞钱,无所不用其极,商人为了生存,才不得不被绑上战车。光是这次营救父亲,余家就花了一百多万两银子。“现在这个社会,我算是看透了。”他说,“正经做事的人,就当不了官,至少当不了大官。正经做生意的,也一定发不了财。要发财,就一定要官商勾结。”
马智琛说:“是啊,真是太可怕了。现在这个社会,几乎没有几个人是干净的。就连那些最底层的老百姓,他们也不再甘心当良民了,白天是人,夜晚是鬼,跑出来当土匪了。”
又有一次,马智琛对余海风说:“海风哥,你听说没有?广东打起来了。”
“我听说了。”余海风说,“我泱泱大国,难道还怕几个洋鬼子?”
马智琛摆了摆头,说:“海风哥,你真该出来走走,不要老是在这个商人圈子里。只要更多地接触社会,你了解到的东西,就不一样。”
余海风问:“你倒是了解到什么?”
马智琛说:“我听说,这次战争,是朝廷的政策错误引起的。”
“朝廷的政策错误?”余海风看了看四周,“你是指禁烟?”
“不是。禁烟只是结果,不是源头。”马智琛说,“中国的朝廷不懂经济也不讲经济,以为只要把官员管好了,就万事大吉了。以前可能如此,现在不同了。”
余海风:“现在为什么不同了?有什么不同?”
马智琛说:“以前,中国没有那么多人口,朝廷不考虑经济,日子也能过,甚至还能很富裕地过。可现在,和明朝时相比,人口翻了一倍,再不考虑经济,就养不活这些人。事实上,我们把大量的丝绸、瓷器以及茶叶运到国外去卖。我们认为是我们的商人在和别人做生意,可人家国外不这样看,他们认为是国家和国家在做生意,所以就要求,你既然向我们国家卖东西,我们也应该向你们国家卖东西。我们的朝廷根本不向他们开放市场,所以,他们就把鸦片偷偷地运了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