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能将世事看透的,必然是人精(第5/31页)

张祖仁说:“既然大人是真心剿匪,是为民造福,我们这些人,理当鼎力相助。人嘛,我是没办法了。我那个儿子,别说是打土匪,就算是在街头打个架,都只有挨打的份儿。这样吧,我捐一万两银子,给大人去招兵买马。”

这都是胡不来安排的套,张祖仁捐出的一万两银子,事后一定是会想办法退回去或者赚回去的。

张祖仁的话音刚落,古立德便说了一番话,热情洋溢,真情款款,一再向张祖仁的慷慨解囊表示感谢。

其他人虽然有怀疑这是套的,同时又觉得,就算要做套,似乎也不可能做到张祖仁这个鸦片鬼的头上。说不定,这个鸦片鬼今天真的是良心发现,慷慨了一回吧。既然张祖仁带了头,其他人,谁愿意比一个鸦片鬼还落后?传出去,怎么在洪江城里混?剿匪是为了大家的事,连一个没有道德底线的鸦片烟鬼都肯拿出大笔的银子,其他人再退缩,就是落下笑话了。

余兴龙知道自己不得不表态。同时,他也意识到,自己的两个儿子,两个女婿,大概都得捐款,自己捐得太多,既有点冤大头,又给其他人出了难题,便说:“古大人,剿匪之事,老朽举双手赞成。这种福泽子孙的事,相信我洪江商户,定会鼎力支持。不过,老朽毕竟是退出江湖、颐养天年之人,家业也都分给了孩子们。我想,在孩子们认捐之外,我个人再认捐一千两,不知是否恰当?”

余兴龙毕竟是人精了,对于世上事,看得很透。别人怎么理解张祖仁认捐这件事,他不知道,他个人早已经认定,这就是一个套。可这个套下得高妙,一般人还真不容易解,以他的身份,绝对不能拆穿,只能暗中使劲。他说以个人名义认捐一千两,就是想把张祖仁这个一万两的标准降下来,却又要降得巧妙得当,让人抓不住把柄。因此,他特别强烈自己早已经退隐江湖,属于闲云野鹤,又明说,自己的儿子女婿肯定也会捐。

古立德很清楚余兴龙的意思,但他不能让其他人跟着余兴龙走,立即表态:“老前辈大仁大义,大仁大义呀。对于洪江父老的慷慨之举,古某一定上奏圣上,请求旌表。”

既然余兴龙开了头,其他人,只要是已经退出商场的,也都认捐一千。有两个处于半退隐状态,担心捐少了过不了关,只好捐两千。西先生认捐五千两。

胡不来狡猾就狡猾在始终掌控着一切。他在里面安排了几个汛兵,名义上是搞服务,实际是通报消息。只要主席中有人认捐,汛兵立即将消息通报给王顺清和胡不来。王顺清在次席主座,他将主席的消息告诉在座的十大首富,这些人自然坐不住了。大家一面在心里暗骂张祖仁,一面硬着头认捐。余成长、王顺喜等人坐在二席主位,这里面的王顺喜,也是个托儿,胡不来给他的任务是认捐五千两。

王顺喜知道这些钱可以回来,因此说:“干吗是五千两?既然我舅子哥认捐一万两,我也认捐一万两好了。”

胡不来深思熟虑,说:“如果张祖仁认捐一万两,你也跟着认捐一万两,我怕有人怀疑,也担心有人觉得一万两太多,坚持不捐。你就认五千两吧,正好给大家一个退让的机会。”

余成长其实跨进这里,便已经意识到,他大概是得认捐的。他早已经在心里默了个数,五百两。他个人认为,这个数字是恰当的。洪江城有一千三百多家商户,每一户捐一百两,总数差不多二十万两,部分会捐得多一些,所以,在洪江筹集三十到四十万两,应该不是问题。再在全县其他地方筹集一部分,加上县里一定会推出剿匪厘捐之类,筹集八十万两银子用于剿匪,别说是在县里组织一个几千人的民团,就算是组织几万人的军队,也够了。就算退一步,认捐一千两,他也不会反对。

可他没料到,张祖仁这家伙,一上来就认捐一万两,把所有洪江商户的退路给堵了。

余成长不得不硬着头皮认捐了五千两。

胡不来这个手段,不仅仅只是针对十大富豪,还要针对外面更多的富户。

二楼只要有人认捐,立即有汛兵报给胡不来。胡不来一分钟都不会耽搁,立即向所有富商报告。

在一楼的大厅里,胡不来同样安排了几个托。其中一个,是王顺清的大哥王顺国。四兄弟中,继承了王记油号的,是大哥王顺国。但如果以财富进行排名的话,王顺清和王顺喜两人,到底哪个排在第一,哪个排在第二,还需要会计师好好地算一番。王顺朝虽然只是分家时从父亲手里接过一笔钱,但因为是余家的女婿,又及时做起了茶叶和玉石生意,因此排到了第三。最差的,是大哥王顺国。他是四兄弟中最老实的一个,也是最吃苦耐劳的一个。他接过家传的桐油生意之后,一心想着守住家业,没有及时开辟新的生意源。而桐油生意一方面过了最高峰,另一方面竞争又太激烈,王记油号,渐渐就在洪江排到了同行业十名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