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部 曾记否(第5/7页)
现在的电影电视里,我们这一代行将老去的人,纷纷在抒写青春,那些艰苦而光荣的岁月。用的词,多是“激情燃烧”“浪漫岁月”之类。我觉得那个符合革命岁月,符合你们这些作家诗人的想象。艰苦青春终究是苦涩的,未必激情,未必浪漫,却一定有一股力量,有一股志气,有一股奔向远大未来的劲头,对吧,这个很宝贵啊。
人只要有理想,有预设的美好未来,什么都能挺过去。我记得那时候在一本书上读到俄国文学家车尔尼雪夫斯基的一句话,说一个人的生活若是没有理想的鼓舞,那他就会变得空虚而又渺小。我把这句话写在每一本新启用的工作笔记本上。我们那时候,相信未来。
有一天夜里,我被冻醒了,发现老袁不在身边,一看时间已经是凌晨四点多了。我连忙爬起来,端了一杯热水到隔壁,老袁果然在那里画展板。灯光微弱,室内像一个巨大的冰窟,一切都凝固了一般,他全神贯注,站在画板前,只有画笔在动,只有画板在发出咝咝寒鸣,噢,真的不可思议。前些年,有人议论说老袁游手好闲,我心里很气愤。老袁的苦,老袁的勤奋,老袁的责任心、爱心,可以甩大多数男人几亩地远,我心里清清楚楚。那两年,不知道老袁在那个水泥地上站了多少个日夜。我们年轻,没有经验,不懂得那样是多么伤身体,寒气从脚底上传,把他冻成了老寒腿。到了中年,他就开始吃年轻时种下的苦果了,40岁的时候,就差点瘫痪。后来,虽说没有瘫痪,但也是废腿两条,走路像拽着两条木棍,生生地往前拖着。他在椅子上坐的时间稍微一长,人就不容易站起来。一到刮风下雨天,或者季节交接期,就躺在床上哼哼,根本起不来。
那两年,我们双方的母亲先后去世,全是老袁在病房伺候和料理后事,一切都是为了我的所谓前途。你知道,这是中国啊,年轻人被组织看中,怎能没有一份奉献青春的热情和感恩呢!这类年轻人是国家当作栋梁来培养的,家里人怎能不全力支持呢!
当事业的第一个七年结束时,我已经30岁了。第八年我终于被调到县妇联当副主任,我稍微可以喘口气了吧。可是我怀孕了,我女儿出生了。我们又一把屎一把尿地忙碌了两年。女儿开始上托班,我被调任团县委书记。37岁时,女儿刚上小学,我当上县委常委,不到一年又调到市里去干了三年局长,40岁刚出头的时候,我已经是有点资历的“老正处”了。所以,44岁上我角逐省管干部的副厅岗位时,有了很多优势,年轻,资历老,经历丰富,有基层磨炼的老茧,这些资本,很少有同僚具备。我如愿入选,成为市领导,并在第二年戴着市委常委的“帽子”,到另一个大县担任县委书记。
这个时候,女儿都初中毕业了,长大了,懂事了。而我在她整个学生时代,没有接送过她,没有陪她过过生日,没有出席过一次家长会。后来她高中毕业,我也没有参加她的成人典礼。到上海去上大学,我更是没有去送,没有去学校看过她一次。但女儿的这一切活动,亲人并没有缺位,可以说,几乎所有活动,家人场场都到,件件都做得很好。而这个家人,自始至终,都是他,我的老黄牛丈夫,老袁。
3
地方一把手不好当,权力太大,责任太重,面对的复杂局面太多。
一般说来,县委书记这种角色,刚上任的头一两年,首先是体会复杂,然后再一头扎进去梳理这些复杂。不久你会发现,越是小心翼翼,想精心处理好这些复杂头绪,越是陷入新的复杂。越是君子风度,人文情怀,越是被人架着、夹着,惹得矛盾重重。所以,县委书记当两年下来,大多数变得很强势,很果决,少数人很蛮横,很独裁。
你无法让别人理解,体恤,只能让别人去敬畏了。获取敬畏,是县委书记最好的定位。这方面,我比一般县委书记可能要来得更快一些,我毕竟还挂了一个市委常委的大红顶子,不光是县里绝对的一把手,还是市领导。这对工作的开展,大有助力,但也是个人后来变得任性的一个导因。
因为年纪大了,女儿上大学了,老袁腾出来的时间,几乎都在为我和两边两个老爹服务。大部分时间,他就跟着我在县里生活。老袁的名气渐渐出去了,大家都戏称他是“县婿爷”。他多年不工作,是典型的职业“家庭妇男”啊。我在县里当一把手,说实话,除了回家睡觉,一天十几个小时都在工作上,除了需要换洗衣服,此外的吃饭这些事情,也不用老袁照顾了。我看到他有些无聊,就跟他说,你身体不好,劳碌了这么多年,不要再为家里的琐事过多操心了,你应该学会自己放松,养好身体,养好心情。寂寞了就跟朋友打打牌下下棋喝点小酒,犒劳自己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