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第11/12页)

崇山峻岭间的浓浓白雾开始往远处飘移,太阳从东边山头升了起来,光芒四射,水洗过的绿色天地灿烂无比。先接到电话的村组开始把意见反馈进来了,有的地方经济相对发达些,老百姓家里存盐多,容易收集,并且正在往路边的草坡上洒盐水;有的地方相对落后些,老百姓家里的盐罐不太满,收集起来有些困难。又给镇上打了电话,他们得到的反馈也差不多。麻镇长说:“想达到暴雨前的效果是不可能的,这究竟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补救措施。”

时间在一分一秒地推移着。也是站得高看得远,放眼望去,山下的公路仿佛一条长蛇,跟公路旁的昌江或并行或交叉,往大山深处蜿蜒而去。路上已经有人在行走,,细看大部分是一些中小学生,像是童话里的小人,正往散布在公路两旁的学校走去。沈天涯忽然间来了灵感,又想出一条补救办法。只不过这个办法有点邪乎,还没说出口,自己却先笑了起来。麻镇长不知何故,问他笑什么,沈天涯就给他说了一个小故事。

沈天涯说酌是比利时的布鲁塞尔城,那里有一座雕塑,是该城市的一个象征。雕塑很简单,是一个野牲的小男孩,正捧着自己的玩意撒尿。原来布鲁塞尔曾遭遇过强大的敌人,敌人要用炸药炸毁整座城市,导火索都点燃了,城市马上就将毁于一旦。这时一个小男孩挺身而出,用他的尿浇灭了燃烧的导火索,从而挽救了城市。

麻镇长不知沈天涯为什么会说这样的故事。因为这实在不是说故事的时候。他怔怔地望着沈天涯,丝毫也不觉得这个故事有什么好玩或者可以幽默的。沈天涯就笑了,说:“麻镇长你不觉得那个小男孩有意思吗?”麻镇长看在沈天涯是谷雨生的朋友的份上,勉强点头道:“有点意思。”沈天涯说:“小男孩一泡尿改变了他的城市的命运,我们可不可以发动学校里的男孩一人贡献一泡尿,改变这个穷山窝的面貌?”

麻镇长终于懂了沈天涯的意思。麻镇长也是乡下长大的。乡下长大的孩子都有放牛放羊的经验,早晨或傍晚赶着牛羊在田边地头吃草时,如果草枯叶黄,或者牛羊食欲不振,吃得没有兴致了,东张西望起来,你只要对着地上撒上一泡尿,牛羊就会立即站住,在撒了尿的咸咸的草地里咀嚼半天,有尿的草吃光了,还要对着周围的泥土舔上好一阵。

麻镇长笑起来,说:“这行吗?孩子们肯干吗?”沈天涯说:“行不行,试试再说嘛。”麻镇长说:“这个手段我们可从没用过。”

然后跟镇上的赖书记电话通了气,赖书记也有些怀疑,但还是表示可以一试。于是山下山上又给各处拨了一通电话,要村上的干部通知各学校领导,发动孩子到公路两旁的草地上撒一回野,到时每位孩子可领取两元钱的补助。干部们对此没有把握,却都愿意跟学校联系。

半个小时后,反馈意见就回来了,说孩子们听说一泡尿值两元钱,兴奋得不得了,老师话没说完就冲出了教室。果然,沈天涯和麻镇长往山下公路两旁望去,凡是有中小学的地方,附近公路两旁就站满了孩子,正在用这种特殊的方式为自己家乡做贡献。沈天涯有几分感动,布鲁塞尔仅一个英雄的小男孩,而这个贫穷落后的昌明镇,却有成百上千的了不起的英雄小男孩。

紧接着,村民们把牛羊赶到了公路两旁,满坡满沟都是黄色的牛群和白色的羊群,牛们和羊们低着头,认真卖命而又善解人意地按照干部们的指示啃噬起坡地上水沟旁已经半枯的草叶来。牛们羊们只觉得这些带着盐份的草叶有滋有味,却不知道有一个大人物带着他众多的随从正从县城方向朝它们靠将过来。

在昌明镇政府附近的公路上,刚从山梁上翻过来的十多台大车小车慢慢停下了,李省长从车上走了下来。望着这么多的牛羊壮观地齐聚公路两旁,敬业地饶有兴致地舔了舌头吃着草,用实际行动夹道欢迎他们的到来,李省长心里非常受用,高扬着手臂,连连说道:“好,好,好!昌咏县能有这么规模宏大的生态产业,省里不支持谁支持?”

还回过头去,喊应身边财政计划农牧等部门的头儿,说:“你们好好感受一下这样的气氛,你们的规划你们的项目你们的票子不放到这样的地方,放到哪里去?”大家也就连声道:“是是是,我们听李省长的,把昌永这个生态效益试点搞好,再在全省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