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第6/9页)

也许是生意谈成了,胡哥的态度已经非常友好了,两个要。走时,他还起身送两人出了门。还伸出手来和两人握了握,特意叮嘱道:“这事要绝对保密,不然是要坏大事的。”钟四喜道:“那当然,不保密,朋友的事岂不办不成了?”

出了那道小门,回到丛林边,钟四喜说:“你现在总相信是这么回事了吧?”沈天涯直摇头,说:“真想不到,火葬场也使起特权来了,连手中的死人都成了发财的资本。特别是姓胡的那作派,完全是一个手握大权的样子。”钟四喜说:“又没有政策规定只许你们财政局的局长处长可以是手握大权的样子,火葬场的人只不过分工不同而已,目的跟财政局一样.都是为人民服务嘛。”

回到原来的地方,马如龙的尸体刚好火化完毕,骨灰盒已放到了车上。一伙人便上车送马如龙到公墓去。沈天涯想,马如龙的家属还好,没有要让马如龙保留全尸的要求,不然火葬场又要多赚三四千。

公墓设在城市另一个方向的山坡上,山下是弯弯曲曲的公路,公路下有一条飘带一样的小河,逶迤着向着来时的昌江方向流去。山上树木很茂盛,大多是人工栽种的冬青和松柏一类四季泛青的树种。沈天涯觉得这个公墓的环境还不错,马如龙能以此为归宿,也可含笑九泉了。

马如龙的墓位是早就选好的,由马如龙那位刚上高中的儿子将他的骨灰盒放人墓穴。马如龙的弟弟在墓前摆了花篮,又点了香,烧了纸,事情到此就算了结了,大家才无声地往山下走去。

就在一行人快走出公墓时,夕阳从西山顶上露了出来,将它晃白而清冷的辉光投射了过来,刚才还有些阴森的公墓一下子变得明丽多了。沈天涯放慢了脚步,渐渐落在了众人后面。不知怎么的,他不想就此离去了,想独自在公墓里再呆上一会。

沈天涯在树林里的积雪上徘徊着,周围便留下一串串深深浅浅的脚印。沈天涯觉得这片林子非常美丽也非常神圣,因为它们有幸与墓地里静卧着的无数魂灵为伍,用自己的肃穆守护着那些魂灵的永恒。

后来沈天涯的脚步停下了,他斜斜地靠在一棵高大的黄山松上,凝望着不远处的墓地。那些长眠不醒的魂灵,生前都是些什么角色呢?高官?阔佬?穷人?恶棍?弱者?显然什么人都有。可无论生前风光也好,落魄也好,大贵大富也好,穷愁潦倒也好,死后都只需一孔小小的墓穴便可寄托了。这大概就是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公正公平吧?

这也是自己未来的归宿啊,人总是会有这样的一天的。沈天涯无声地叹着。他忽然意识到,正因为有这样的一天,世人热衷一时的明争暗斗尔虞我诈和贪财窃色才显得那般无聊可笑。沈天涯甚至在反思自己,他一时无法弄明白,不就是一个预算处长的位置吗?为此他竟然会那般乐此不疲。

沈天涯的脑袋里当然没法抹去刚刚人穴的马如龙。别看他生前只是一个处长,却因为所处位置特殊,官不大而权大,说句话扔到河里,都是毒得死鱼的。也就是一年以前,在财政极度困难的昌都市各级党政机关里,下至县乡村干部百姓,上至市直各部门的头头脑脑,乃至一般的市级领导,谁不想跟这个马如龙走近些,靠拢点?昌都市跟别的地方是一样的,行政事业单位多如牛毛,却只有一个市财政局,只有一个掌管全市财政资金的预算处长。谁也不能否认,因其预算处长位置的独特性和重要性,马如龙在昌都市也算是有头有脸的角色了。可再风光,再有脸面,到得这个地方之后,又还会有多少人想得起你来?

不过至少最近几个月,人们是不会忘记马如龙的。沈天涯预感到,随着郑副局长的案子慢慢浮出水面,财政局还会有更多的人被牵进去,其中只怕也少不了马如龙。沈天涯记得那时马如龙已是预算处分管基建拨款的副处长,曾利用工作之便,跟公路部门将五百万上级拨下来的公路建设资金转借给投资公司,由于投资公司在沿海炒地皮亏得血本无归,这笔资金至今分文未还,检察院已经派人到财政局和公路局查看了原始账目。按照当时的游戏规则,借钱给人抄地皮,有百分之三十左右的回扣,如果公司的人供出马如龙和公路局的人收了这笔钱.马如龙尽管已经长眠地下,但他的大名还会再次被人提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