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缝隙(上)(第4/5页)

唐逸轻轻叹口气,早知道是来者不善,对国务院派出调查组进川南,张书记是有意见的。梁昱和自己通电话时提起过,张书记给梁副总理去了电话,在和梁副总理这位九巨擘之一深谈时,张书记甚至有“中央还信任不信任川南”这样激烈的言词,可想而知他对这次的调查是多么抵触。

说到底张书记可能对调查组没意见,有意见的大概是自己是调查组负责人,抵触的不是调查组而是自己。

现在又来向自己施压,想必换作部委任何官员负责调查,他也不会一见面就在谈话中“萌生退意”。

唐逸只得微笑道:“事情还没查清楚,我听专家说,也可能是地壳变动引起的地质原因。”

张书记叹口气,“天灾总是有人祸的身影啊!”

唐逸默默点头,拿起茶杯,又看了这位老人一眼,很睿智也很强力的一个老人。

“总之我会公正地下结论的。”送老人走时唐逸在门口加了一句,张书记深深看了他一眼,没说什么,在秘书和警卫簇拥下走了。

回到客厅里,唐逸就长吁一口气,笑道:“早听说张书记老而弥坚,是有名的川南辣子。”

田野正在茶几旁收拾杯碟,听了唐逸的话笑笑,也不好接声。

坐回到沙发上,唐逸又拿起了调查组汇总的文件,田野看看他脸色,就从茶几上的名片夹里拿出一张名片,“主任,南京卫视也在对小北湖水库事件进行跟踪报道,这是南京卫视的记者高婕,她想采访我们调查组。”

纯白的名片,有淡淡的荷花水印,很清香,倒是令唐逸想起了叶小璐,叶小璐的新名片也是同一款式,唐逸就笑:“你认识她。”

“嗯,是我老同学,她负责的节目追踪的都是热点新闻。”

唐逸点点头,“等有了初步结果吧,到时候你安排,就安排武老吧,我过几天和武老打个招呼。”

“好的!”田野松口气,总算不负所托。

……

调查组的专家们渐渐达成了共识,大坝一次漫堤就出现高危状态,钻孔取样,里面已经呈蜂窝状,混凝土配筋率不达标。

而据川南水利厅介绍,这种混凝土配方是美国毕思达工程公司推荐的,据说里面的水泥是什么新技术,是以可以节省大量钢材,被武老嗤之以鼻。

事情渐渐明了,很明显其中有猫腻,但稽查办人员却从招投标过程以及谈判中找不到什么疑点。

虽然事情尚未查清,但川南方面渐渐有声音发出,调查组接到了举报信,均是举报川南省省委副书记、常务副省长吕凯的。吕凯是留洋派,据说是美国毕思达公司总裁的同学,毕思达工程公司得以加入九门坝水利工程,也是吕凯从中出力,而吕凯正是九门坝水利工程总指挥部的总指挥。

唐逸知道,这是川南方面一些人慌了,已经作出了抛弃吕凯的准备。吕凯现在尚不到五十岁,而提拔为某省第三把手时刚刚四十出头,可说前途无量。但他是管沪生一手提起来的,作为谢系管派的中坚,现在自然会郁郁不得志,七八年了还在原地踏步,他曾经的政治对手将这个黑锅推给他也很正常。而且种种迹象来看,他可能真的有些问题。

端着茶杯站在落地窗前,唐逸轻轻叹口气,派中有派,大概是每一个政治集团都不可避免的吧,只是看矛盾会激化到什么程度,管沪生和他的对手厮杀太烈,导致到现在裂痕犹在。

本来有传闻,吕凯可能会被调往宁西,应该是“他”想重新启用吕凯为左膀右臂吧。但现在看,面对派系里的压力,吕凯也只有“牺牲品”一途。

门铃响,田野去开了门,胡小秋冲进来,兴致勃勃地喊:“唐哥,你尝尝这个!”

他手里拿着便利袋,里面是一种花花绿绿的软糕,唐逸看了眼,随即回过头。

“唉,您尝尝,特好吃!”胡小秋不依不饶地将一块软糕塞到了唐逸嘴边,唐逸哭笑不得,只得咬了口,随即就咦了一声,“味道不错!”香香软软又有些酥麻。

“不是好东西我能介绍给您!”胡小秋得意起来,又说:“热乎的才好吃,小店就在宾馆对面。”

唐逸就有些心动,这几天不是在宾馆开会就是在各级干部陪同下去水库视察,实在有些透不过气,但警卫员鼓动领导去乡间小店大概也就胡小秋做得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