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N 我可能不会爱你(第2/5页)
要说起来,他俩还真不是一类人。
W先生戴一副圆圆的眼镜,中等身材,少许偏瘦。他是本地人,谈吐间带着点典型北京人那种急促又非常吸引人的语感。
他懂的事情很多,从摇滚乐,到艺术电影,到家装常识,再到国际局势,他总是能侃出点不一样的见解。其实不只是见解,他还是个数据狂人,历史事件发生的具体年代,某款汽车在某一年的具体市场占有率,他信手拈来,其熟悉的程度让人弄不清真假。
和他说话,听者总是先抱着“不妨先信他一次,听他说说看”的心态,然后被他脑子里强大的数据库弄晕,最终不免真的信了他说的观点。
尽管很熟了,但可以看得出他骨子里还是挺清高的,那种容易被别人解读成“文艺青年”的清高。这其实从他的穿着上就可以看得出来——他在性取向正常的男生里算得上是很讲究的,至少我在日常生活中,很少见到像他那样把美式工装风格穿得不脏( 甚至还有点文雅干净),还一点也不带淘宝范儿的男生。
他很喜欢买各种帆布包。他通常用Filson(菲尔森)的硬帆布包来装相机,出差的时候也会拎一个这个牌子的大旅行袋,我从他那里知道了这个牌子,觉得质量很好,样子好看又不做作,就给我家X先生也买了一个。
有一次,大家一起去东京出差,来回不过四天,除了干活以外,只有一天的自由活动时间。大家都忙着在东京逛,他一个人坐新干线到京都去买了两个当地名产“一泽帆布”回来。去高雄出差呢,他又急急忙忙坐高铁跑到台南买了几个“永盛帆布”和“合成帆布”。
对于他这个爱好,N小姐总是表面上一副鄙视的样子:“臭讲究什么啊?几个破布包卖那么贵。”但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她的钱包却从不知道什么牌子的皮钱包换成了台南“合成帆布行”的产品。
知道N小姐和W先生事实上不是一对儿,是因为他俩买房子的事情。
有阵子,买房子的热潮席卷了我所在的媒体圈,不知谁在放风“明年房市就要大涨价,现在紧紧裤腰带还能凑合买个小户型,以后就永远也买不起了”,于是身边有好几个人都终于下定决心要买房。
N和W都分别表达过对北边的一个小区的钟爱,大家也没多问,有人私下里议论,没准他俩要结婚了,婚房就准备买在这个小区。
直到有一天,在一个W不在的饭局上,N不停地抱怨着无法想象以后要供房子的生活。E小姐(没错,就是我写过的E小姐)多嘴说了一句:“你家W多能赚钱啊(他经常出去拍私活赚钱,这个大家都知道的),让他供房养你不就得了,你还愁啥啊?”
N一个白眼翻过去:
“哎,说啥呢说啥呢?谁说我要和他结婚啦?他要买婚房,又关我啥事?我自己赚钱买房,你又管得着吗?”
气氛有点僵了。有人怯怯地说了一句:“可是……你俩不都要买×× 小区的房子吗?”
“对啊,那个小区离我们单位近,环境也不错,在新开盘的小区里价格又还可以,我干吗不买啊?我先发现的,然后告诉他的,他小子要当跟屁虫,我有啥办法?”
后来我们才知道,W确实买的是婚房,他要结婚,对方并不是N,而是一个杂志的艺术编辑。
W先生要结婚这件事情,我忘记是谁告诉我的了。我不认识他的那个女朋友,只在某次活动上见过一次,但印象不太深了。
但是,我身边有一个巨大的八卦来源,那就是D小姐(没错,就是我写过的那个D小姐…… )。D认识那个神秘的女朋友,而且她们的关系还不错。在D的形容里,那个神秘女朋友有如下几个关键词:
白、瘦、文艺、森女风、德国留学归来、会弹吉他、给一个乐队客串过女主唱、混艺术圈的、会画画、做过几个小画展的策展人。而W和这个神秘女友的恋爱,基本上就是W一头热。
D这么评价这段关系:“其实这个女孩儿挺好的。漂亮,懂得多,和W有共同语言。就是有点作三作四。这种把自己看得太高的文艺女其实最不好找男朋友了,好不容易遇上一个W对她这么好的男的,差不多就得了,可是她没事儿净是瞎折腾。一会儿要分手啦,一会儿要出去旅行啦,要我是W,没准早不陪着玩儿了,就跟N好好过吧,多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