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B 深海潜游者(第2/4页)

而她的衣柜也是她悉心经营的一部分。在那里,连衣裙、T恤、衬衫、裤子、内衣、围巾、帽子、稍正式的套装、半休闲的休闲装、完全的休闲装,这几类,都有专门的挂置工具和收纳工具,整齐到让我紧张。

每次我和她一起逛宜家,我的节目单是,坐在沙发上歇一会儿——看看样板间——随手买点小东西——进入最重要的节目,即去餐厅吃饭;而她的节目单则是,沉迷于各种钩子架子撑子板子里,充满感情地抚摸着那些在我看来是流水线上的商品,反复取舍,比价,买回家。

除了“过分整洁”这个特质,和她的相处中,总还有另外一些细节让生活一向懒散的我感到紧张。

一个周末,我和她一起在一个零食摊买东西,太阳出来了,老板努力地把遮阳伞撑开,所有顾客都视而不见,她想都没想就帮着老板一起撑。在她那里,好像身边任何一个人出现问题,她就一定得强迫症似的搭把手。

还有一次,我们一起吃日式大餐。她打开一瓶波子汽水,里面的汽水一下子喷了出来,喷到了她自己身上,她的下意识的反应是:“啊,还好瓶口没有对着你。”

她不是那种特别热衷于吃喝玩乐的人,但也不拒绝美食美酒。我和她的相聚,大多并不是以大吃大喝做借口,而是一起去看演唱会或其他演出,逛一下街,聊一下最近看的小说和剧集,以及其他轻松自在的话题,然后顺便吃一小顿。

我们一般不会去重口味餐馆大快朵颐,一和她在一起,好像很自然地就会走进咖啡馆或日餐馆,或者就在我家或是她家。一起看看剧集,泡壶茶喝一下午,听音乐。

她的朋友不多,除了我以外,还有少数的几个。有时候,她颇为自我封闭的状态,会让人觉得她其实并不适合在大城市。要知道,在大多数“北漂”的心目中,北京的魅力在于它绝对的开放性、众多的可能性和热闹又大气的气氛。况且,她在一个还不错的家庭里长大,她工作最拼命的时候,我会觉得,如果她回老家,也许会有一个比现在轻松许多的生活状态。

我有次跟她提到这个话题,她说自己很喜欢这里,因为这里的一切都有一种与拖沓的人情无关的速度感,人人各司其职,各行其道,回到家就经营自己的一方天地,只要你愿意,没有人能真正干扰到你的生活方式,可以以最简单、最流线形的方式生活着。

我和她在一些地方其实很类似:都是心怀故乡,却回不去故乡的人,身上也都有着很大程度的别人无法侵入的封闭性。而这座大城能包容我们这样的人,对于我们来说,可能就是它最有魅力的一部分了。

而发生在她身上的爱情故事,或许也是可以用“自我封闭”来形容的。

和她认识总有好几年了,其中有一个夏天的时间,她是处于消失状态的。刚好那段时间我处于又忙又糊涂的状态,一整个夏天都过去以后,才想起好久都没有跟她联系过了。

秋风渐起、树叶渐黄的时候是北京最好的时光。我们在秋天重新见面,约在一家可以坐在户外的咖啡馆。我问她为什么几个月都没有动静,她说,之前的那个夏天,她刚刚经历了一场恋爱。

在这之前,她当然也有过爱情,我多多少少也知道一些,可是那都是学校里的puppy love(早恋)或是浅尝即止的接触,算不得事儿的。她从来都不是一个会把男人放在制高点的人,她始终有自己的事,恋爱在她每一段的生活中,从未当过主角。

然而这次似乎完全不同。

对方是和她在同一层写字楼上班的白领。虽然不在同一个公司,但平时坐电梯、在附近吃午饭的时候也见过很多次,算是非常面熟,彼此也大概和自己的同事相互议论过对方的模样和公司职位种种。

初夏的一个周五晚上,连续几天加班的她赶国贸地铁站的最后一班地铁回家,在有点冷清的写字楼门口,遇到了同样慌忙往外走的男主角。对着电脑红着眼工作了十多个小时后,两个人都有点狼狈的样子,然而大概是加班的命运让他们有一种天涯沦落人的归属感,又或者是即将落幕的霓虹灯配以北方夏日里软软的带些树叶青草味道的晚风,那是一种让人卸下心防的气氛。于是两人目光停留,相视而笑,聊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