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攻守(第13/14页)

沈槐无言以对,只管低着头。

狄仁杰凝神注视着他,突然长叹一声,伸手过来拍了拍沈槐的肩膀,温言道:“怪我,怪我啊。是我对你太过苛刻了。”

“大人!”沈槐出声叫道。

狄仁杰摇摇头,微笑道:“你别着急,许多话还是不要说透得好,老夫心里是明白的,只不过希望你也能体谅老夫,沈槐啊,要说你这脾气也够倔强了。”

沈槐又叫了声“大人”,不过这次是抬头直视着狄仁杰的眼睛,两人四目相对,都从对方的眼睛里看到了隔阂和试探,但也有期待和诚恳。

带着沙尘的热风撩动城楼上的旌旗,狄仁杰拍了拍沈槐的胳膊:“来,沈槐,你猜猜看,崔兴大人何时能拿下肃州?”

沈槐愣了愣,坦诚地道:“这……大人,卑职猜不出来。”

狄仁杰和蔼地笑了,捋一捋胡须,煞有介事地道:“我猜崔大人最迟两三天内就可以拿下肃州。”

沈槐诧异地问:“这么快?大人,您为什么这么肯定?”

狄仁杰的笑容中带上了点得意,道:“因为崔大人有了老夫给他带去的锦囊妙计。”

沈槐乖巧地沉默着,等待狄仁杰的下文,果然,只停片刻,狄仁杰便自己说了下去。

“老夫让宋乾给崔兴带去的锦囊妙计一共两条,计七个字。”狄仁杰又停下来捋捋胡须。

在沈槐眼里,宰相大人这时倒真有点儿老小孩的天真模样。心头一热,他情不自禁地上前一步,轻轻扶住狄仁杰的胳膊,问:“大人,是哪两条,哪七个字?”

“一条是:匐俱领多诈;还有一条呢更简单,就两个字:瓜州。”

“这……”沈槐听得一头雾水,困惑地瞪着狄仁杰。

狄仁杰微笑着解释:“其实也不算什么锦囊妙计啦,只是我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判断,给崔大人提的醒。这次突厥在肃州的将领匐俱领,是默啜可汗最器重的儿子,预定的汗位继承人,从小熟读咱们的兵书战策,因此特别喜欢使用谋略。对付这样的人,就要注意虚虚实实,一诈套一诈,让他对自己的阴谋诡计失去信心,陷入慌乱之中,否则很难取胜。至于瓜州嘛,是我分析了战况,认为突厥现在把兵力都集中去攻打沙州,瓜州的防御一定松懈,他们的如意算盘必是由肃州挡住东面来敌,因而匐俱领的压力其实很大,而瓜州就是突厥的软肋!”

沈槐听得连连点头,想了想又问:“大人,您这两点提醒确实很精准,可并没有说出实际的应对之策啊。”

狄仁杰颔首,亲切地注视着沈槐,问:“那么你倒说说,我为什么没有点出应对之策?”

沈槐迟疑了一下,抱拳道:“大人,按卑职想来,崔兴大人乃是一方刺史,过去也曾屡立战功,大人只给他分析的结果而不是直接的对策,主要是顾虑崔大人的心情,不想令他误会和难堪吧。”

狄仁杰注意地听着沈槐的回答,脸上的神情一时有些复杂,随即又温和地笑道:“嗯,你的说法也有些道理,不过略有偏差。老夫不直接给崔大人支招儿,确实是考虑到了崔大人的战功赫赫,却不是怕他难堪,而是我认定,他作为一名有经验的将领,必能比我这纸上谈兵的文人拟出更好更实用的克敌之策来,老夫就不必越俎代庖了。”

沈槐默然,刚刚融洽些的气氛又现尴尬。

良久,沈槐鼓足勇气站到狄仁杰身后,低声道:“假如崔大人真能快速拿下肃州、瓜州,进而解除沙州之围,也就可以尽早把您的口信带给钦差大人了。”

狄仁杰背对着沈槐,似乎没有听见他的话,毫无动静。不知道过了多久,沈槐才听到狄仁杰悠悠地道:“老夫并没有让宋乾派人给崔大人带口信。”

狄仁杰转过身来,面无表情地道:“你是对的,我那所谓的口信不仅于事无补,反而会让崔大人为难,除了可以让我自己心里好受一点之外,没有任何益处。因此,最后我还是放弃了这个念头。”

沈槐深深地吸了口气,他能感觉到,狄仁杰锐利的目光越过他的头顶,投向苍茫寂寥的无垠大漠。

“不过,”狄仁杰又说起来,语气矛盾,似无奈又似期冀,“我派去给崔大人送锦囊妙计的,正是替从英送军报过来的瀚海军沙陀团旅正高达,他是军报中所述瀚海军私自调动的当事人,有他在,应该可以帮助钦差大人认清真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