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布鞋的秘密(第5/6页)
资历平点点头,正准备走,忽听资历群沉着声音说:“今天是谁叫你来的?”
资历平一愣,没有听懂。
“我、我只是无意中——”资历平不知道怎么解释自己的举动。
资历群重新走到他面前,严肃地审视着他。
资历平有点怕他的目光,觉得冷,他把头低了低,想把头埋到大衣领子里。
“去吧。这段时间别再来了。”资历群不清不楚地说了半截话。
资历平点点头,临走的时候,把给妞妞买的“栗子蛋糕”给了贵婉,说是专门给嫂嫂买的。
“他太聪明了。”资历群一进门,就从贵婉手上接过了那只鞋。“他怎么会如此在意一双布鞋。”
“我送老李抵达苏州的时候,跟小资遇见过。”
资历群倏地回头看贵婉:“你回来可一个字都没说。”
“我当时觉得没必要。而且,我信任他。”
“谁?”
“资历平。”贵婉说,“我信任他。”
资历群不说话,盯着那只鞋看。
“我们出发那天,老李的鞋坏了,我先拿了你的一双皮鞋给他换,可他的脚大了一码,偏偏那双棉布鞋他穿着合适。”贵婉说。
“老李有可能出事了。”资历群说,“马上联系东江特委。”
“‘茶杯’昨天刚刚通过电台跟东江特委联系过,说,一切正常——”
资历群猛地一惊,跌坐在椅子上。
“历群?”贵婉意识到了事态的严重性,“你是说,东江特委出事啦?”
“有两种可能,一种是我们搞错了,小资和我们都搞错了。人有相似,鞋有相同。我们自己神经过敏;还有一种可能,老李在抵达苏州后,被捕遇害,或者被捕叛变,敌人派了一个假的‘老李’去东江特委,主持工作。——太可怕了。”资历群喃喃自语。
经验告诉他们,第二种可能性占了绝对上风。
“老李同志是‘闽浙赣’省委的委员,特派去东江的,如果一旦出事,波及面太大,不堪设想。”
“你马上去‘茶杯’那里一趟,告诉她立即切断和东江特委的电台联系,并马上联系皖南特委,全面转移。我马上收拾一下行李,销毁所有文件,我们今晚9点在上海港口会合。”
“去哪儿?”
“暂时撤出上海。”
“东江特委那边呢?”
“我会报告上级,情况有变。让其他小组接手彻查此事。”
贵婉迅捷地准备出门了。
“记着,你可能已经暴露了,如有不测。”资历群从口袋里摸出一管口红,说,“只需要三秒钟,没有痛苦。”
一管口红,此刻的作用就是一条洁白的裹尸布。
贵婉平静地看着丈夫,说:“你放心。”
“我在港口等你,不见不散。”
贵婉转过身来,一下抱住丈夫,亲吻他。
“等我。”贵婉说。
“小心。”
“我们去哪儿?”
“巴黎。”
贵婉一怔,嗓子有点干:“去巴黎?”
“对,去巴黎,重建一条西欧到莫斯科的红色交通线。”资历群的声音强而有力。
1935年10月3日。夜风冷冷,当上海港口的游轮汽笛长鸣的时刻,贵婉和资历群在沉沉夜幕中告别了上海。
同年,10月中旬,地下党东江特委遭到全面破坏,大部分小组成员遭到逮捕和秘密处决,一小部分同志转移,销声匿迹。
皖南特委机关遭到特务袭击,几名机要员被捕,所幸特委们已经安全转移。
但是,上海警察局在逮捕、审讯、联合市政府特勤处调查的千头万绪中捕捉到了一个代号:“烟缸”。
同年11月初,资历群和贵婉抵达巴黎。
资历平接到巴黎华人艺术家油画展邀请函,资历平的同学,着名油画家宁波籍的沙先生请资历平到会,共襄盛举。
上海警察局着手调查上海地下党交通局一案,由原哈尔滨警察局特务科的科长寇荣主办此案。
寇荣原是潜伏在日战区的特勤人员,身份暴露后,回到上海,急于立功,对“烟缸”的案子兴趣极大。
原上海市政府特勤处的工作人员资历安,由于工作勤勉,连续破获地下党组织的联络点,屡建“战功”,调任上海市沪中警备司令部侦缉处二科,任科长一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