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红色交通线(第2/7页)

往后退,肯定来不及了。 

寇荣眼睛直勾勾地看着贵婉,再回头看看那张酱汤满布的餐桌上,搁着的另一碗面。再回眸眯着一对小眼睛看贵婉。 

资历群若有所思地有节奏地在餐桌布上敲了敲,只有贵婉的视角才能看见,他给她打了一个“摩斯密码”的暗号,“我不能去探望姑妈了。” 

贵婉看见了,看得很清楚。 

接头暗号是对的,但是,不在接头地点。这个时候,考量的不是接头规定,而是随机应变。 

贵婉默不作声地走到资历群的餐桌前,坐下。 

资历群分了半个玉米面的馒头给她。贵婉一口咬下去,资历群笑笑。 

寇荣走到那对日本夫妇面前,弓腰询问着什么,而那对日本夫妇恰恰坐在背对贵婉的位置,所以,频频摇头,表示没有看见。 

寇荣再直起腰的时候,餐车里所有中国人都噤若寒蝉。 

资历群从口袋里掏出一支香烟,贵婉很自然地从提包里取出一个烟盒,擦亮火柴,要替他点烟。 

他们都很清楚,传输的情报通常都以两寸长一寸宽贴在火柴盒里,用力擦亮火柴,故意点燃火柴盒,情报就及时销毁了。 

果然,火柴盒的底面烧黑了。 

“怎么这么不小心啊。”寇荣一副很感兴趣的样子,把身子凑过去,“餐车上空气不太流通,最好不要吸烟。” 

“好的,好的。”资历群笑着说,要收回香烟,却被寇荣一把“拿”住香烟盒,“我替你收着吧,免得你忍不住烟瘾。” 

资历群依旧笑着。他的笑意里潜藏着一种不屑和优越感。 

“哪儿人啊?”寇荣问。 

“满洲人。”资历群答。 

“我没问你。”寇荣嬉皮笑脸地盯着贵婉,“我在问这位——” 

“她是我太太。”几乎没有给贵婉考虑的时间,资历群做出了决定。 

贵婉的嘴在咀嚼馒头,恰如其分地掩饰住她张着嘴的惊讶,“您有什么事吗?”贵婉从容不迫地抬起头。 

“哪儿人啊,太太?” 

“满洲人。”贵婉答。 

“先生贵姓?” 

“敝人姓刘。”资历群答,“刘品超。我太太,刘乔氏,单名一个敏慧的‘慧’。”他随手拿出两个身份证。 

贵婉沉寂着。听着他滔滔不绝的话,看着他细眉朗目的笑,想着他是敌是友。

寇荣认真地看着两个人,对照着身份证和照片。 

并无疑义。 

“刘先生是中东铁路局设计室的?” 

“是的。”资历群说。 

“中东铁路局设计室有一位松下一郎,不知刘先生——” 

“松下一郎是设计室的元老,我是他的助手。他的儿子松下良佐是我的同学。您跟他认识?” 

“不,不是很熟,不是很熟。认识的,认识的。松下先生是我们滨江省警察厅单局长的朋友。”寇荣开始谦和了。 

“哦,失敬,失敬。”资历群依旧是一张不卑不亢的笑脸。 

这种居高临下的交流,当场见效。 

“打扰了。刘先生慢用,刘太太您慢用。”寇荣一哈腰带人走了。 

餐车里的中国人,看见一群鹰犬走了,赶紧离席,回自己的车厢,免生意外。餐车里只剩一对日本夫妇和一对中国“夫妇”。 

资历群和贵婉。 

餐车里很安静。 

列车“轰隆隆”驶向远方。 

贵婉跟随资历群走进他的包厢,他包厢门口有一名乘警,二人低低交换眼神,乘警瞄了一下贵婉。 

资历群关上包厢门,一回头。一把水果刀顶住了他的下巴! 

“照片哪儿来的?” 

资历群很镇定:“什么照片?” 

“身份证上的照片。” 

资历群很冷静地:“半个月前党小组提供的。我是你的新上线。” 

“接头地点!” 

“这个时候问,是不是晚了点?” 

“接头地点!” 

“霁虹桥。” 

“时间?” 

“三天后的中午。” 

“身份证给我。” 

资历群从口袋里拿出身份证,给贵婉。贵婉翻看两本身份证:“门口站着的是什么人?” 

“铁路局的乘警,我的掩护身份有权让铁路局的乘警保护我的安全。” 

“为什么提前接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