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白牡丹(第53/59页)
“啊……”塞茜尔无比惊诧。
“书信竟然藏在这里,怪不得我怎么找也找不到!茜莫真是一个有心的女孩子啊,尽管离开了人世,但还要与王子殿下赠送的定情之物长相厮守,永不离分。”
“哦?这封信……”
罗宾从中抽出了一封信,正是伪造王子笔迹的那封假信。
“啊!正是那个罪魁祸首!”
“不错,正是由于这封信的存在,茜莫小姐才打算以死殉情的!”
罗宾用蜡烛的火焰点燃了这封假信,烧毁了它,又将其余的十一封情书放进铁手套之中,然后轻轻地合上双眼,默默地在胸前画着十字为茜莫祈祷。塞茜尔则跪倒在地,失声痛哭。见此情景,早已泪流满面的伏江老人也连忙跪了下来,一起为茜莫祈祷。
巴尔干半岛向来有“欧洲的火药桶”之称,而这个时候的巴尔干半岛仿佛就是一颗定时炸弹[5],随时都有被引爆的可能。
当时,欧洲大陆的几个大国彼此之间也并不服气,争相划分势力范围。英国与德国一直在暗暗较劲,与此同时,这两个国家与俄国均有嫌隙,而俄国与法国又素来不睦。
在1870年的普法战争中,法国战败后被德国掠夺走了阿尔萨斯和洛林两个地方,自此便与德国结下了冤仇,而与英国和俄国两个庞大帝国保持着良好的外交关系。
除此之外,巴尔干半岛上也存在着很多其他的隐患,奥匈帝国和意大利之间同样剑拔弩张,吵得不可开交。
这些军事强国都以巴尔干半岛为核心,互相争权夺利。因此,即使是在巴尔干半岛上发生的一件毫不起眼的小事,也足以牵动全局,成为引发大战的导火索,并进而导致不堪设想的后果。所以说,巴尔干半岛真不愧是名副其实的欧洲火药桶,一旦时机成熟,它便会分秒不错地引爆开来。
而充当引爆人的正是塞尔维亚的那名青年。这个人在巴尔干半岛上的一个弹丸小国——波斯尼亚的首府斯来堡,枪杀了奥地利的皇储。因此可以说,那把手枪的扳机正是一个令人闻风丧胆的定时器!
1914年6月28日,奥地利的皇储成了牺牲品。这个刺杀事件发生之后,7月28日,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塞尔维亚在万般无奈之下只好向俄国寻求军事援助。
巴尔干半岛这个巨型的火药桶终于被成功引爆了!斯来堡街头上的一起枪杀案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在此之后,巴尔干火药桶陆陆续续地爆发出了多声巨响。很多国家被牵扯进来,俄国、英国、法国、意大利、日本、美国、巴西等十来个国家支持塞尔维亚,而土耳其和保加利亚则选择支持德国和奥匈帝国。
1914年8月,这场世界范围内的大战终于正式开始,为了一决胜负,各个国家均竭尽所能地扩军备战。对战争尤其抱有期待的是法国,这个欧洲大陆的陆军强国为了一雪前耻,十分坚决地要与夙敌德国战斗到最后一刻。
由于现役的士兵数量已经远远无法满足战争的人员供给,因此连法国的青少年们也扛起枪支奔赴前线。
在此十万火急的危难时刻,罗宾的部下们也都毅然决然地走上了战场。其中有几个人还牺牲在了保家卫国的沙场之上,而艾尼则在山莫的前线阵地光荣地以身殉国。
一心想要为祖国抛洒热血的罗宾也英勇参军,并且担任了法军的军医中校,作为一名外科主任,他在凡尔登前线的战地医院里面服役。
这场规模空前的世界大战总共进行了五年之久。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第三年,也就是1916年11月的某一天,一名男子来到了杰尔城堡的大门口。
这个人穿着一件旧式的竖领军服,佩戴着与军服同种颜色的帽子。不过,军服和军帽上面并没有佩戴着徽章和肩章之类的标志,而衣服的料子早已磨得破烂不堪了。这名男子的腿从大腿部分便被锯掉了,因此他的手中拄着一个拐杖,而且肩上还背着一个背包。从这个人的相貌上来看,他还不到三十岁。他的一双眼睛深深地陷入眼眶之中,两腮也布满了乱蓬蓬的胡须。不过,他的气色看起来还不错,深陷在眼眶里面的一双眼睛闪烁着机警的光芒,显得十分有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