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货卖三家(第3/11页)
极司菲尔路“七十六号”就是汪伪特工总部。自从1939年9月起,主任是丁默村,副主任是李士群,但实权握在李士群手中。组织机构下设有四处:即机要处、总务处、情报处、电务处,下设无线电侦察总台。还有四室,即督察室、专员室、审讯室、化验室。另外还有租界警卫队,直属行动组和警官训练班。
1940年后,李士群鉴于特工组织不断发展,人事增多,经费不够支用,向伪财政部请领,周佛海以“预算限制不好随便批准”为由加以拒绝。李士群向日本人申诉:没有足够经费,特工是没法办的。于是组织开办了东南贸易公司。
与此同时,“七十六号”还以包烟、包赌、绑票、勒索来大量增加外快。还让手下特务强买地皮和强占房屋。在上海收购棉纱、棉布、药品等,在“七十六号”斜对面的日军梅机关包装后,向日军有关部门请领派司。起运到杭州,然后转运往内地,与管区交换桐油、柏油、木材等军需物资,转手之间便发大财。后来,李士群控制的永兴隆公司在掠夺沦陷区的棉花、粮食等战略物资上,与日军发生了严重的冲突,使日本人有了对李士群势力进行打击或抑制的念头。
这天下午3时,在“七十六号”李士群办公室里,李士群和唐生明正坐在沙发上交谈,一手下推门报告:“报告李部长,马世龙求见。”
李士群挥了下手,算是答应了,马世龙快步走进房间,“哟,两位老板都在啊,刚好,我有事要汇报。好消息呀,那批机器有买家啦,是张家界一个农机厂要买,肯出2000万呢。”马世龙先把介绍信递给了唐生明,唐生明看了看,又递给李士群。
李士群低头看了看介绍信,“马总,这批货你估价了吗?”
马世龙笑道:“我找了个工程师估过了,也公证了,他说都是旧货,顶多值1000万法币。这是公证书。”说着他递上了公证书。
唐生明看了看公证书,惊喜道:“能挣1000万也不少了,对半的利。”李士群满意地说:“是啊,你一转手,净赚1000万,我看你呀,生意门槛蛮精的嘛。”
唐生明得意地说:“我早跟你说过嘛,我用的人,肯定错不了。”
李士群点点头,“哎,买货的人呢?”
马世龙道:“他叫郝继武,住在滨江酒店,明天我带他验货,他带了1000万现金做定金,让我们在东亚四国银行立个账户,收到货后就把另外1000万余款打入账号里。”
李士群谦让道:“挣钱是好事啊,我看可以办,最后还要唐先生拍板。”
唐生明也谦让道:“哎呀,你说可以就可以了。世龙啊,要调查一下这个郝继武的背景,千万别出什么差错。”马世龙道:“请两位老板放心,我会办好的。那我先走了。”马世龙站起身离开了房间。他还要去梅机关办理出境派司等相关手续。
日本在上海的特务系统相当庞大,内阁、外交部、陆军、海军、宪兵、满洲铁路株式会社,各自都建有自己的特工组织。1939年时,在上海成立一个统管华中地区的特务机构梅机关,直属日本内阁和陆军部。首任机关长是影佐祯昭中将。
影佐到上海后,分别设立了兰机关和梅机关,前者针对李宗仁和白崇禧,后者针对汪精卫进行策反活动。后来又成立了松机关和竹机关。自从影佐成了汪精卫的顾问之后,他推荐了黑泽来接替自己的位置,即当了梅机关机关长。
黑泽本来是山本武夫麾下军方情报中心的情报课课长,他父亲原是东京帝国大学的教授,也是一位著名的汉学专家。战前曾长期在中国做访问学者,其实是一名从事搜集和刺探中国军事、经济、政治等情报的特务学者。他从九岁起就跟着父亲在中国生活,深受中国文化的熏陶和影响,能说一口地道的中国话,而且对中国江南一带的风土人情也有很深的了解。正因为有此种特长和背景,再加上有影佐的推荐,他才会被调到梅机关工作。
第二天下午,马世龙和郝先生坐着豪华雪佛兰轿车来到梅机关门口,守卫伸手拦住车,马世龙递上自己的红皮证件。门岗看了证件,敬了个礼放行了,车驶进大院。马世龙和郝先生下了车,二人走进大厦的前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