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勇挑大梁(第3/7页)

我的天哪,日军准备轰炸滇缅公路!这无异于一个晴天霹雳当头霹下。戴局长非常明白,中国北面,苏联经过蒙古运往中国的救援物资现在已经全部告断;长江上,日本舰队重兵防守,水路从宜昌以上也被掐断;越南方向,日本人一动武,南面也不通了。如今,就剩下最后一条路:滇缅公路。它成了国际上支援中国的唯一陆上通道,或者说它是中国赖以生存的脐带。如果它再一断,我们就等着喝西北风了。

戴局长没敢怠慢,立即叫来了潘其武——军统缅甸站站长,一了解,情况更加严重。现在中国还有5000吨物资没来得及运回来,其中各种军用和民用物资有汽油、煤油、柴油、橡胶、汽车配件、药品、钢材、棉纱、白糖和纸张。

戴局长立即决定,派潘其武立刻去仰光,先将囤聚在缅甸的军用物资全部抢运回来。然后派人设点,长期潜伏,并事先做好东南亚沦陷之后的外援物资运输工作,将往返于滇缅公路上的1000辆军用卡车全部换成商业卡车牌照,立即向缅甸海关及公路局申请牌照。另外,还计划在仰光布置十几部秘密电台,以备缅甸被日军占领后启用,并提前安排好潜伏人员。

戴局长想起了李察,嘴角露出了一丝狞笑。不能老让李察闲在那里,得给他安排个活儿。先发还李察一半汽油——200吨,先笼络住李察的心,让李察放松警惕,然后以让李察去缅甸疏通军方关系为由,派李察去把他自己的25吨“汽油”运回来。其实这些汽油全是鸦片,只不过是装在汽油桶里,外人根本就不知情。

戴局长许诺,如果李察把事办成了,他就把剩下的200吨汽油全部发还给他。这实际上是一条一箭三雕的诡计。

这第一雕是让潘其武紧紧盯住李察在缅甸的一举一动,抓住李察与缅甸日本特务接头联系的把柄,在李察回来的时候,一举将李察拿下。这第二雕是,如果李察果真是日本重庆小组的头目,在这个关键时刻把他调开,无疑给日本人来了个釜底抽薪,打乱了日本人的部署和阵脚。这第三雕是,自己的“私货”由一个日本特务运回重庆,即使最后被人发现,也无法被人抓住把柄定为走私。作为全国缉私署署长,他戴局长是以查私为名缴获了这些鸦片。这样,就把一桩走私变成自己的一项查私功绩。

潘其武在受命之后带着李察乘坐一架小型飞机去了缅甸的仰光。

一周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戴局长对自己这番部署很满意,这两天他一直在等着潘其武的好消息。他打电话召来了杨锦帆。他一见杨锦帆,高兴地招呼道:“来来来,杨锦帆,来坐吧。你破译的那份情报我已经报告给委员长了,委座很赏识你呀,说你年轻有为,人才难得呀,从今天起,你就出任技术三科科长一职,局里立即下文。”

杨锦帆有些腼腆,“局长,我刚毕业,是不是……”

戴局长打断他的话,“我这个人不搞论资排辈,谁有本事谁就担当大任,我们军统就是需要你这样智勇兼备的忠实同志。你先把日本间谍案抓起来,要人配人,要车配车,以你为核心迅速组建一个班底,争取早日把这个案子弄个水落石出。”

杨锦帆立正答道:“是,坚决完成任务。”

此时,张科长推门而入,戴局长指着杨锦帆道:“张科长,以后他就是技术三科的杨科长了,你们要精诚合作、团结一心,尽快侦破日本间谍案。”

张科长:“是。那我先把李察的情况说一说。这几天,我派出的两个小组日夜监视福康路上的一个小诊所,这间诊所有七八个医务人员,都是外地人,一个重庆本地人都没有,大都持有一种卫生部核发的执业证明。我又通过卫生部内部人员了解,诊所是今年初刚注册的,一切手续是合法的。我突然想到那个女间谍吴雪梅不正是这个诊所的医生吗,一查,果然是,但她的执照是一周前才新发的。而且据小组的人说,李察在去缅甸之前多次出入这间诊所。”

戴局长沉吟道:“看样子,这个李察确实和他们是一伙的,很可能就是重庆站站长。这个诊所是个窝点,或是联络站。这是德莱恩先生临走前交给我的窃听器,是李察给他安在卧室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