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月亮潭(第3/9页)
不过,紫晓的老师却认为,不是每一种愿望都有达成的可能,比如那些老想发财的“想钱疯”,想了一辈子钱,却可能仍是穷困潦倒;比如,那些小公务员想了一辈子升官发财,那官帽却连影儿也不一定有。再比如,那些买了一辈子彩票的人,却不一定都能中彩。
老师认为,愿望的达成,必须借助传承内某种神秘力量的加持。只有在相同的心灵频率和能量的帮助中----瑜伽行称之为“相应”,意思是和宇宙精神达成共振---愿望的达成才成为可能。
老师说,我在十三岁那年,在香匈寺生活过六个月,我常去那个月亮潭里背水喝。虽然没跟心爱的人一起在那儿发过愿,但我单个儿的祈请后来都应验了。那年,老师已经是瑜伽界的大师级人物,名满天下。他已成为瑜伽标准的制定者,就是说,无论你经过了怎样的修炼,要是得不到他的印证,瑜伽界就不会认可你。他写了《大手印实修心髓》,制定了《大手印瑜伽次第表》,系统阐述了从凡夫到证悟者的十三个次第,被国际学术界认为是大手印瑜伽国际标准化的重要标志,是传统瑜伽与世俱进的产物。紫晓说即使你修成了孙悟空,老师却有着如来佛的手掌,无论你咋翻跟头,你还是在他的手掌中打转转。明白了吧?
于是,紫晓就来了。
后来,经历了生活中巨大的变故之后,她会常常想起老师说过的话。她想,也许,她命运中的巨大变故,就源于在月亮潭边的发愿。
2
在日记中,紫晓记载了那次香匈寺之行:
月亮潭位于香匈寺旁的老山深处。此寺建于千年之前,由香巴噶举开派祖师琼波浪觉创立。初建时历时三年,建筑宏伟,寺院宽敞,能容纳三万多僧众。在千年岁月的冲刷和摧毁下,现仅存一座经堂几间僧舍。
那时天还未亮,高原的早晨寒冷而清新,空气如圣洁的雪水,沁人肺腑。东方逐渐翻滚出红云,像是喇嘛僧袍的颜色,瑰丽而神奇。
一路上景色如画,风声如歌。车窗外时而晴朗无云,时而雷声滚滚,时而阴雨绵绵,时而彩虹当空,处处展示着高原的神奇。不经意间,数小时的车程便仿佛一闪而过了。
香匈寺周围群山连绵不断,这些山既壮美又清秀,气势不凡,自然之中蕴含着古朴。寺旁有条大河奔腾而过,河水很是清洌。千年之前,琼波浪觉大师就是在此处开始传递香巴噶举的智慧之火,从此世上无数的心灵得到了清凉,无数的灵魂得到了自由,无数的生命得到了太阳般的智慧。
我静静地伫立在寺前,默默地感受着大师的气息,并由衷地敬畏这片神圣的土地,还有这片土地上曾存在过的伟大的灵魂。那个瞬间,在冥冥之中,我仿佛看到了佛陀圣明的微笑。
千年之前,智慧的火把在这里开始传递。千年之后,我承载着智慧之火重新踏上这片土地,我相信,不久的将来,那智慧之火就会燃遍世界。
推开古旧的木门,我来到了经堂。经堂上陈列着历代上师的法像,法像上有他们亘古不变的微笑。酥油灯在法像下轻轻地摇曳,更显得宁静安详。我点了一盏酥油灯,共同发愿宏弘扬香巴噶举,让更多的人从大手印瑜伽的智慧中得到清凉。
供台的右边有一块神圣的石头,石头上是琼波浪觉13岁时的脚印。脚印深深地陷入石头里,呈现出黑红色。我顶礼了这个脚印,并把这个脚印刻进心里。我希望能接着这位大师的足迹,走出更远的路。
3
在另一篇日记中,紫晓重点描述了她的另一种感受:
初到西部,最初让我感到惊奇的,便是那美轮美奂的景色。也许是由于远离都市的喧闹,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是大自然神奇而美丽的画笔。那山,似从天际勾勒到自己的脚下,如此蜿蜒曲折,起伏不定。我到西部那天,更显得无与伦比。当你眨眼之际时,它便把你脚下的“肌肤”分隔为阴阳两半,呈现出那种流传千古的神奇。当每一个拥有灵魂的鲜活生命置身于这片沃土时,都会有超然于九霄云外的清凉。
一路上,我寻找着向往了许久的圣地,但开始呈现在眼前的,是山坡上那星星点点的牛羊。渴盼中,我耐心等待着,等待着那片神秘的净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