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地牢之魋(第7/10页)
这个时间段,人一般都在地里干活,所以我们一路上基本没碰上几个人。待走到老王头挖土的位置时,老蔡头停住脚步,站在土坑前足足看了五六分钟,才说了一句,这下面绝对不是坟。
这次前来,我和元亮都带着铁锹,老蔡头让我们把土都挖开,我和元亮手脚都快,不多时就挖出一个直径两米、半米多深的土坑,土坑的下面露出一大片青砖。
元亮嘀咕:“如果不是坟,谁家把房子修在地底下?”
老蔡头说道:“古人比今人更讲究风水,此地在两山过峡之处,既不能藏风聚气,而且还是过山,《葬经》中有云,过山不可葬。而且这里贴近山壁,容易被淋头水所害,如果用来做墓穴,实在是一处大凶之地。我看这些砖年月长久,所以断定这底下不是阴宅。”
老蔡头的话我听不太明白,只知道这里非常不适应当坟墓,那么这下面是什么呢?
我用力在青砖上踩踏了几下,那些砖砌得非常结实,看来必须非常强的外力才能破坏掉。元亮飞也似的跑回家,用自行车带了两把很有分量的大铁锤和一捆绳子。
原来元亮一直惦记着盗墓,所以暗自弄来了工具,要不是最近事情太多耽误了,恐怕他早拖着我过来搞破坏。
老蔡头点点头,我和元亮一人一把铁锤使劲砸着那些青砖。那些砖确实砌得很结实,我们用了很长时间才砸出一个能容人进出的洞口。
里面实在太黑,看不清离底部到底有多高。我们在上面待了几分钟,等里面的秽气散了之后,才顺着绳子爬了下去。
我爬下去之后,借着头顶上的微光看清了身处的地方。这个地方该怎么说呢?它离地面很高,有四米左右,四面墙壁圈出一个较为狭小的空间,只在一侧开出一扇小门,那门是一根挨着一根的铁条组成。
我愣了一会儿,瞧着这个地方,倒像是牢房。
这时元亮突然一声尖叫,吓了我一跳:“你们看,有死人!”
我转过身去看他说的死人,说是死人也许并不准确,那是一具骸骨,身上的肉已经全部烂光,也不排除是被老鼠啃光了。他身上的衣服倒是没烂干净,只是破败得很厉害,我轻轻一扯就扯下一块。那块布在灰暗的光线下基本看不出什么花样,我随手把它扔在地上。
骸骨的身上堆放着不少霉烂的稻草,所以我们一开始才没发现它。
“我们出去看看吧。”元亮的声音有些抖。
我上前去推那扇铁条门,一推之下竟然没推动,我蹲下仔细一看,原来门外还挂着一把形制古老的锁,我当然推不动。
为了打开铁条门,我上去把两把大锤弄了下来,对准铁条门一阵猛砸,好不容易才破开铁条门。由于里面太黑,老蔡头在身侧的褡子里拿出三根蜡烛,我们一人分了一根。
出去之前,老蔡头突然说了一句:“如果谁的蜡烛熄灭了,就赶紧爬出去,千万别犹豫!”
本来我并不怎么紧张,被他一说却陡然生出几分寒意。
走出那个房间之后(先容许我把它叫作房间),是一条漆黑的走廊,走廊两边各有七个相同的房间,走廊的尽头还有一方空间,似乎放着许多东西,太黑了实在看不清。
“这是一间地牢!”老蔡头沉声道。
我心头一震,看来我猜得没错。
我们走到那方空间,发现那些东西是桌子、凳子、各式刑具,还有一个锈烂得一塌糊涂的铁盆,盆里放着许多黑乎乎的东西,轻轻一触就腾起一股灰尘。
我还在最边缘处发现了一道楼梯,不知通向什么地方。我猜这道楼梯大概是通向出口的,不过应该已经被封死了。为了证实我的猜想,我拾级而上,果然在楼梯的尽头挡着非常厚实的石板,我用手推了几下,根本纹丝不动,想来应该是从外边堵死了。
“没想到百草镇竟然有这样的地方,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建造的?”元亮满眼惊叹。
老蔡头沉吟道:“咱们这里是东北地区,在古代叫作幽州,属于苦寒之地,少有人来。清朝时满人在中原地区建立政权,这里就成了满人的发源地,更是不许人随意进出,居住的百姓很少。这里的人口真正多起来的时候,应该是清朝末年到民国时期那段时间,有大批的百姓从关内来到这边谋生,人多是非多,统治者有时会使用非常暴力的手段来压制百姓来换取安逸。我想,这个地牢很可能就是在那个时期建立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