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古董小贩(第4/5页)

“走,和我们去张老太太家。”张剑锋说道。

随后,在村长的带领下,张剑锋和陆雨林来到张老太太家,她已是一个七十八岁的老人,和儿子独居一个院,儿子儿媳还有已成家的孙子孙媳住在上屋的三间瓦房内,她独居于东侧的两间小平房内。老人身体很好,得知张剑锋和陆雨林来的目的,看了看他们手中的照片说:“好像是这个人,但我记不清了。”

“你说说这个人两次到你家来收购古董的情况。”张剑锋说。

“古董,什么叫古董呀?我家没有。”老太太说。

“老奶奶,就是到你家来收购物品。”陆雨林解释着。

“啊,收物品。两个月前那个中年人来收旧东西,我想起我妈留给我的两张画已经很破了,留着也没用,打算卖给他,我张口就要一百元一张,想不到那个人很大方,没有还价便收走了两张画。他还看到我腌咸菜的小坛子,我要价二十元,他也给了。最后看到我抽烟的烟袋,他要给我五十元,我没卖给他,因为卖掉了我不知用什么抽烟。这个人就走了。”老太太说。

“后来听说他又来了?”

“是的。隔了几天,这个人给我带来一个新的烟袋,然后给我八十元买我原先的烟袋,我说要一百元,他最终掏出了一百元钱给我。”

“这个人骑什么颜色的摩托车?”

“蓝色的。”

就在这时,老太太的儿子、儿媳、孙媳也过来了。他们也见到过那个中年人。儿媳说,这个人还从村中老赵家花三百元收到一枚古代铜镜。她还说这个人骑的好像是本田250摩托车。因为这个村有人有这样的摩托车。

老太太的孙媳还说了这个中年人的体貌特征,此人长得不胖不瘦,四十岁左右,方脸,身高一百七十二厘米左右。由此,张剑锋初步认定,这个收古董的人就是古墓中的死者。而此人骑摩托车到乡下收购古董,他的居住地不会太远,方圆不过百公里而已,极有可能居住在东山城内。

离开南河村,张剑锋的手机响了,是孙少林打来的,他说他和荆雷在距西杨村南三四公里的文家屯走访时,村民反映,两个月前村中曾来过一个骑蓝色摩托车收古董的中年人,仅收到一些古书和砚盘、算盘等,这个人的相貌特征有些像杨树园子古墓中的死者。村中一个经常往东山城送草菇的姓宋的司机说,他几次见过这个人,并在一次交谈中得知这个人是东山城东郊的,姓黄,但最近一直没有见到过这个人来收古墓。

“孙大哥,你和荆雷查到的情况非常重要。你们在那一带的村屯继续调查,我和陆雨林这就回东山城。”

得此线索,张剑锋很高兴,他想,死者的身份也许即将查到。随即,他和陆雨林立即回东山城。

张剑锋和陆雨林回到东山城后,立即来到东郊的山岭派出所,经过辖区民警的协助调查,查到一个叫黄云奎的人与去乡下收古董的人长相相像。此人今年三十八岁,居住在东山城东郊,是东山城第四农机厂下岗职工,他平素骑辆蓝色摩托车,爱好收藏古董,也倒卖一些古董。

张剑锋和陆雨林会同派出所民警姜勇和女民警郭丽艳来到黄家,黄云奎的妻子郑海兰在家。郑海兰说,他男人黄云奎八月二十三日说去省城的古玩店卖古董,去两天就回来,可至今都没有回家。走的那天晚上还给家里来过电话,说他已在省城,可能要晚两天回来,至此再没有来过电话。昨天她打过他手机,先是没有人接,后来就关机了。孙少林拿着死者的照片让郑海兰辨认,郑海兰说这个人很像她丈夫,并问民警她丈夫是不是出事了。陆雨林安慰着她,并没有将古墓发生的事告诉她。

张剑锋观察了黄云奎家的布置,发现书房的一角摆了一些古旧的陶瓷器。郑海兰说,地上摆着的陶器,黄云奎以为是辽代的文物才收购来的,后经朋友鉴定,全是做旧的赝品,过些日子他打算拿到外面砸了。

“你丈夫说去省城卖古董,和谁走的,都带了什么?”

“他自己走的,带着一个皮包,里边装些古瓶玉件吧。反正他弄他的古董,我从来不问。”

“那你丈夫在倒卖古董时,平素都和谁来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