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第7/13页)

“菲什先生”看到无线电通话器的时候被吓了一跳。他告诉博尔韦尔,在土耳其拥有无线电发射器是违法的。即使持有普通的晶体管收音机也必须到政府登记,以防其被恐怖分子用于制造无线电通话器。“你不知道自己是多么引人注意吗?”他对博尔韦尔说,“你每个星期的电话费是两千美元,而且你用现金支付。你看上去就不像是来这儿做生意的。女佣肯定已经见过无线电通话器,而且有所议论。你现在肯定已被监视起来了。别想营救你在伊朗的朋友了——你在这儿就会被投入监狱。”

博尔韦尔答应扔掉无线电通话器。西蒙斯无穷无尽的耐心会造成一个问题:越是拖延问题越是多。现在斯卡利和舒维巴赫都无法返回伊朗了,西蒙斯手上仍然没有无线电。不过,西蒙斯始终按兵不动。“菲什先生”指出,从伊朗可以通过两处边境进入土耳其,一处是色罗,另一处是巴扎干。西蒙斯选择了色罗。“菲什先生”说,巴扎干是一个更大、更文明的地方,大家在那儿会更安全点儿。西蒙斯说不行。

他们又找到一个人护送博尔韦尔去边境。“菲什先生”有一个同事,此人的姐夫在土耳其国家情报组织工作,该组织相当于土耳其的中情局。这名秘密警察叫伊尔斯曼。他开了证明信之后,博尔韦尔就可以在强盗横行的地区得到军队的保护。“菲什先生”说,如果没有这样的证明信,普通民众不仅会遭到强盗袭击,还有可能受到土耳其军队的威胁。

“菲什先生”非常神经质。去见伊尔斯曼的路上,他带着博尔韦尔上演了一部谍战片——不停地换车,最后换上一辆公交车,就像要甩掉追踪的人一样。博尔韦尔看不出这么做有何必要,因为他们要去见的是一个光明磊落的公民,只是碰巧在情报部门工作罢了。但博尔韦尔是陌生国度来的外国人,他必须同“菲什先生”一起走,并且信任“菲什先生”。

他们最终来到了城市陌生区域一座破破烂烂的大型公寓楼前。楼里没电——就像德黑兰一样!——“菲什先生”花了些时间才在黑暗中找到正确的房间。一开始没人应门。他本打算无声无息,但现在却功亏一篑,因为他不得不在门上用力拍打半个小时,整栋大楼的住户都出来看到了他们。博尔韦尔站在那里,感觉自己就像是哈莱姆区【22】的白人。最后,一个女人开了门,他们进了屋。

这是一个又小又脏的房间,塞满了古老的家具,昏暗的房间中只点着两根蜡烛。伊尔斯曼是一个矮胖的男人,与博尔韦尔年纪相当,三十五岁上下。伊尔斯曼已经有好多年站起来的时候看不见自己的脚了——他太胖了。他让博尔韦尔想起了电影中典型的胖警察形象,穿着过小的西装和汗湿的衬衣,一条皱巴巴的领带缠绕在原本脖子所在的地方——他的脖子短得都看不见了。

他们坐下来,那个女人——博尔韦尔猜她是伊尔斯曼夫人——端上茶来,跟德黑兰的习俗一样!通过“菲什先生”的翻译,博尔韦尔解释了他遇到的问题。伊尔斯曼半信半疑。他反复询问博尔韦尔关于两名美国逃犯的事。博尔韦尔怎么肯定他们是无辜的?为什么他们没有护照?他们带什么东西进土耳其?最后,他似乎判定博尔韦尔对他实话实说,没有欺瞒,于是答应把保罗和比尔从边境弄到伊斯坦布尔,价钱是总共八千美元。

博尔韦尔不知道伊尔斯曼是否真是情报人员。对真的情报人员来说,将美国人“走私”进来只不过是有趣的消遣。假设伊尔斯曼真是国家情报机构的人,在他们来这儿的路上,“菲什先生”为何担心有人跟踪他们呢?

也许伊尔斯曼是在赚外快。八千美元在土耳其是一笔大数字。伊尔斯曼甚至可能告诉他的上级他要干什么。毕竟,如果博尔韦尔所说是真的,那帮助美国人就没错;如果博尔韦尔在撒谎,那确认他真实目的的最佳方法就是随他去边境。

事到如今,伊尔斯曼似乎是博尔韦尔可能找到的最佳人选。博尔韦尔同意了报价,伊尔斯曼打开了一瓶苏格兰威士忌。

营救队的其他成员在世界各地焦躁不安的时候,西蒙斯和科伯恩正驾车从德黑兰赶往土耳其边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