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7/13页)
佩罗不知道这个捉摸不透的男人愿不愿去把EDS公司的两名高管从伊朗的监狱里救出来。西蒙斯会因为旧金山的那场宴会而对佩罗心存感激吗?也许吧。宴会后,佩罗资助西蒙斯前往老挝寻找那些没有同战俘一同回国的失踪美国士兵。从老挝回来后,西蒙斯曾对一群EDS公司高管说:“佩罗的要求令我难以拒绝。”
驶入丹佛机场时,佩罗很想知道,六年之后,西蒙斯是不是依然难以拒绝他呢?
但西蒙斯这个撒手锏不到万不得已他是不会用的。佩罗先要把其他手段都尝试一遍。
他进入机场,买了下一班飞往达拉斯的机票。他打电话给EDS公司的高管T.J.马尔克斯,马尔克斯的昵称是“T.J.”而不是汤姆,因为公司里的汤姆实在太多了。“你去把我的护照找出来。”他告诉T.J.,“然后给我办去伊朗的签证。”
T.J.说:“罗斯,我觉得这个主意糟糕透顶。”
如果同T.J.争辩,他可以一直说到晚上。“我不想同你辩论。”佩罗斩钉截铁地说,“是我说服保罗和比尔去伊朗的,我有义务把他们弄回来。”
他挂断了电话,朝登机口走去。总的来说,这个圣诞节算是毁了。
T.J.有点受伤。他是佩罗的老朋友,也是公司的副总裁,但佩罗刚才的语气就像把他当成了勤杂工,他很不习惯。这是佩罗的老毛病了——他全力以赴的时候就会咄咄逼人,不顾他人感受。佩罗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但他不是圣人。
2
鲁丝·恰帕罗恩的圣诞节也毁了。
她住在父母的家里,这是一座拥有八十五年历史的两层建筑,位于芝加哥的西南部。她从伊朗紧急撤离的时候,大部分圣诞礼物都没带走,那是她买给十一岁的大女儿凯伦和五岁的小女儿安·玛丽的。但到芝加哥后不久,她就同哥哥比尔去商店又买了些。她们一家总是竭尽全力让圣诞节过得开心。她的姐姐也回来了,带给了凯伦和安·玛丽许许多多玩具,但所有人都在问保罗哪儿去了。
鲁丝需要保罗。她性格温柔,依赖性强,比丈夫年轻五岁——她三十四岁。她之所以爱保罗,部分原因就是她可以依靠他宽大的肩膀,获得安全感。她一直受人呵护,即使小时候也如此。那时候,她父亲是卡车司机,母亲为弥补微薄的收入,不得不外出工作,鲁丝的两个哥哥和一个姐姐就会照顾她。
她第一次见到保罗时,保罗根本就没注意到她。
她是一名上校的秘书,保罗则在同一座大楼里为军方从事数据处理工作。鲁丝常下楼去咖啡馆为上校买咖啡,她的朋友认识那儿的一些年轻军官,她便坐下同那些人说话,保罗也在人群中,但他没有留意她。于是她也暂时没搭理他,但突然有一天,他竟然约她出去。他们约会了一年半,然后结婚了。
鲁丝不想去伊朗。同EDS公司的大多数高管夫人不一样,她并不觉得去一个新的国家多么令人兴奋,反而觉得十分焦虑。她从未离开过美国——她去过最远的地方是夏威夷——而中东似乎既古怪又可怕。1977年6月,保罗带她去伊朗待了一个星期,希望她能喜欢,但她的焦虑丝毫没有减轻。她最后还是同意去了,但只是因为这个工作对保罗来说很重要。
不过,她最后却喜欢上伊朗。伊朗人对她都很友善,而且美国人社区联系紧密,关系融洽。鲁丝沉着的性格也帮助她冷静地应对生活在这个原始国家经常遇到的挫折,比如找不到几家超市,或者需要等上至少六周才能修好洗衣机。
她不清楚为什么要离开这儿。机场人满为患。她认出了那里的大部分美国人,但挤在那儿更多的是逃亡的伊朗人。她不愿像这样离开,不了解为什么保罗要赶她和孩子们回去。她同比尔·盖洛德的妻子艾米丽相伴而行。他们途经哥本哈根,在那里的旅馆住了一晚,但房间的窗户关不上,孩子们只好穿着衣服睡觉,以抵挡刺骨的寒气。她回到美国后,罗斯·佩罗打电话给她说了护照的问题,但鲁丝并不明白出了什么事。
在那个阴郁的圣诞节——父亲缺席,只有她同孩子们过圣诞,这可以说前所未有——保罗从德黑兰打来电话。“我给你买了件礼物。”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