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天网恢恢(第5/13页)

我突然灵机一动,问道:“那谁咬得最多?”

“还能有谁啊,老对头呗。”

“苏大老板?”我试探地问道。

“对啊,几家大铺子都被大苏家收了,这速度,雷厉风行啊。”

我心中冷笑了下,什么雷厉风行,根本就是苏正早有预谋的。这么看来,等这次风波平息之后,这南京的古玩天下虽然还姓苏,但此苏就非彼苏了。

又闲扯了一通,宋大个说这次的事情对南京古玩行业是一次巨大的冲击,估计没个一年半载是缓不过来的。然后又说到了丰哥,宋大个说一提丰哥被抓了,人人拍手叫好,都觉得警察是为南京除了一霸。

丰哥平日里作威作福惯了,很多人都吃过他的亏,现在人人称快,也算是报应吧。

“不过他还在逃,希望能早点抓到他吧。”我说道。

宋大个很惊讶:“还在逃?没抓到吗?”

“你早上没看新闻啊,通缉令都出来了,摆明着人还没抓到呗。”

他立马缩了缩脖子,往店门外看了看,小声道:“那我们可不能背后说人坏话,万一被他知道就麻烦了,这人有仇必报啊。”

我笑了:“怕什么,通缉令都出来了,他现在就是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估计早就逃出南京城了。”

宋大个摇摇头说:“那可不一定,警察要抓人,肯定先封路,路一封人还出得去?再说了,你想想这丰哥是什么出身?黑社会啊!出了事肯定先找黑道的朋友帮忙吧。所以咱们还是小心点为妙。”

我本来是想借说服他来安慰自己,但没想到适得其反,反而更担心了。

不想再跟他说话了,就找了个借口准备走。临走前他忽然拉住我小声道:“胡闹,我听说你家以前是叱咤南京的大豪门?”

我拍掉他的手道 “叱咤个屁”,便走了出去。

刚出了门,我想起一件事,又折返了回去。宋大个见我回来了,奇怪地问:“怎么啦?忘东西了?”

“宋大个,你认识的人多,我跟你打听个人。”然后就把老贾的特征情况都跟他说了一遍,我说我只知道他姓贾,不知道叫什么。

宋大个听完,摸着下巴想了会儿说:“你说这人,我好像有点印象,我想想叫什么来着……好像叫贾……贾学道。对,就叫这名。”

“贾学道?”我一听就乐了,难怪老贾一直不说自己的真名。

“你知道他的店开在哪个古玩市场吗?”

宋大个立刻摇头道:“不是古玩市场,他的店好像听说开在了箍桶巷那一片。”

“箍桶巷?”

宋大个说的箍桶巷,俗称木匠营,位于秦淮区长乐路中段以南。这条巷子之所以出名,是因为相传明朝年间江南首富沈万三的箍桶匠住在这里。

这沈万三自然是不用多说了,说他是中国历史上最有钱的几个人也不为过,富可敌国,朱元璋都看得眼红,当年南京城三分之一的城墙就是他出资建造的。这个箍桶匠也算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许多木匠慕名而来向他学习,最后聚集成了这样一条三百多米长的巷子。

不过如今的箍桶巷早就不是过去的木匠营了,而是一条保留着旧有南京风貌的商业街。箍桶巷不长,两边多是快餐店和小饰品商店,所以古玩店很容易找。

我站在一家关着门的古玩店门前,抬头看了看,店门上方的匾额写着三个字——真贾坊。门两旁还有一副对联:“真做假时真亦假,假做真时假亦真”。

都不用猜,就知道这一定是老贾的店了。

明知道没人,但我还是拍了拍门。旁边一家手工艺品店的老板娘探出头来道:“不用敲了,这家店没人。”

我看那老板娘有四十岁出头了,但是为了打听消息,就喊道:“这位姑娘,这店多久没开门了啊。”

一听我喊“姑娘”,老板娘顿时乐开了花:“什么姑娘啊,叫大姐还差不多。这店啊,我看有个把礼拜没开门了吧。不过平时就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也见怪不怪了。”

我又夸了她两句年轻,保养得好,她更乐开花了,我问什么就说什么。

她说这店开了应该好几年了,反正三年前她开店的时候就有了。不过这店生意一直不怎么样,进去的人都很少,所以也不是经常开门,平时有个小伙计看着,老板隔个三五天才会来一次,有时候半个月也见不到人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