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国宝失窃(第7/16页)

“胡先生谦虚了,听音辨玉乃是玉器鉴定中的独门绝技,而且已经失传,就算是我这种从事了多年古董鉴定的人,也只能勉强听个音色,却听不出其中的奥妙。”

“你们说的听音辨玉到底是什么?”福田不知道我们在说什么,好不容易才插上嘴问。

“那是在前三种方式之外的另一种鉴定方式,就是依靠玉器发出的声音来辨别玉器的品质。音越钢越清脆越好,越闷越哑越次。普通人自然是听不出其间的区别,但懂得听音辨玉之术的人,却能够从音色和音律之间发现肉眼都无法观察到的瑕疵。这有点像人鼻子和狗鼻子的区别,人对气味的分辨力是很差的,狗却能分辨出两百万种气味,任何细微的气味在狗的鼻子下都是无所遁形的。”陆素心暧昧地笑道,“胡先生这么做,看来是以此明志啊。”

福田听了,连连赞叹,看来是对我主动这么做相当满意。

关于这听音辨玉之术,其实有个十分传奇的典故。说的是以前有个玉石商人,天生就有一对火眼金睛,鉴玉赌石无一不精,所以他买入的玉石都是上上之品。正因如此,他遭到了同行的嫉妒,被人暗中下毒残害,虽然侥幸逃过一死,却导致双目失明。不过即便这样此人却也禀性难移,还是痴迷玉石,因此就自创了一套听音辨玉的方法。

结果他发现,没瞎时所购买的玉石,用眼睛观察已经是毫无破绽了,但是用听音之法居然发现了不少细微的裂纹和瑕疵。于是这位玉痴把这些经验技巧总结梳理,又不断改进,最后著成了一本书,名为《听音辨玉》。只可惜在他死后,这本秘籍就因为战乱而不知所踪了。

虽然不知道这个故事的真伪,但听音辨玉之说一直在古董圈内流传。只是随着社会和人心的浮躁,这些传统的技艺也就慢慢失传了。其实那些所谓的鉴定方法都是土方法,是多少年来前人先辈们积累下来的经验,然后一代代流传至今。但比起如今的依赖科学仪器的检测,这些土方法依旧是古董鉴定中的主流。

听音辨玉我的确会,但也只是会一点皮毛。当年有人教过我,但我没用心学,只是零散地记得几招。我刚才用的方法,在听音辨玉之法中叫做“金玉悬丝”,是专门用来鉴定玉镯的。“悬丝”就是用丝线把玉镯吊起来,让其处于一个不与外物接触的环境中,然后用黄金制成的器物去击打悬空的玉镯,可惜我手里没有黄金,只能临时用银勺替代。据说黄金和玉石的相性最为合适,所以用黄金在这种环境中击打出来的声音,再加上玉镯环状的结构,就会变成一块试金石,再细微的裂缝也逃不过震颤所发出的音律波动。

现在有很多人会拿着玉器互相敲击,然后听玉器发出的声音,这种方法的初衷和听音辨玉相同,但实际上当手触碰玉镯后,就会吸收玉镯的震颤波动,听这个声音也就毫无意义了。

我后来研究了一下,想弄明白这个方法的原理有什么科学依据,因为古人只管经验,不会想到这一层。后来我在医学书上发现了一个十分类似的东西,就是人的喉部环状软骨。这是人体唯一一块环状的软骨,而且和人的声音息息相关,一旦受损,人说话时的声音就会变得嘶哑。

不过我这么做,其实是在兵行险着,赌的就是陆素心不会听音辨玉。因为这个玉镯实际上并不是天衣无缝,肉眼是无法观测出来,但听音辨玉就能。

如果福田拿到国外先进的研究所去做科学检测,也能发现,只不过那时候钱早就入了我的口袋,他再想找我就难了。

幸好陆素心看来并不懂这个,而古玩鉴定的结果,在真假难辨的情况下,往往就在鉴定者的一念之间。

所以鉴宝到最后,鉴的就是人心。

“陆小姐,那你的最终鉴定结果是?”福田已经迫不及待了,终于问出了最关键的那个问题。

顿时,我们三个男人全把视线集中到了她身上。

陆素心似是无意地看了我一眼,然后对福田道:“这个东西,你不能收!”

我心里“咯噔”一下,暗叫一声“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