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试探(第12/18页)

五百年来,从秦皇嬴政到太祖刘邦再到世祖刘秀,就连篡政的王莽,都是选了儒学作为国教。但是魏王曹操,嘿嘿,当初的“乱世之奸雄”、“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唯才是举的三道求贤令,曹操将儒家置于何地?说的做的,明明就是法家!若是曹魏当权,五百年的儒家传承啊……莫非真要发生变革了吗?

历史的转折点,莫非真的就在这里?

历史,历史。哈,哈,哈,杨修仰着头,竟然笑出了声。他又灌下一大口酒,竟然有了些许的醉意。他清楚地记得,多年前跟祢衡谈起过历史。那家伙说,所谓的历史,只不过是个任人打扮的娼妓罢了。成王败寇,历史从来都是由胜利者书写,或许商纣王没有那么十恶不赦,周武王没有那么英明神武。当时自己还跟祢衡争论,吵得脸红脖子粗。现在想来,说不定也有些道理。历史,不过是不同的人按照不同的需要对相同的事情进行不同的歪曲罢了,时间越长,原貌越模糊不可见。有多少人,多少事,悲欢离合都被泯灭在历史的滔滔浊流之中,泛不起一个浪花。

所谓的历史真相,到底如何呢?比如现在的汉帝刘协,比起前几个皇帝,算得上一个明君了。但是大权旁落,他又能有什么作为?策划了几次宫变,结果都没成功,眼看帝位就要不保了。若给魏王曹操夺了帝位,恐怕史书上还是会把他写成个昏君庸君吧。

再说魏王曹操,杀孔融、杀崔琰、杀边让、杀荀彧、杀祢衡……多少儒家名士,都死在了他的手里,这样的王权霸者,绝不会推崇以仁义立天下的儒家。若曹操掌控天下,那儒学大概会被贬为旁门左道,孔孟圣人大概会被指成枉理邪说之徒吧!

如今汉家积弱,有希望匡扶汉室的,就只有偏居西蜀的刘备。不管这大耳贼是真皇亲还是假国戚,是真仁义还是假道德,既然竖起了汉家宗室的旗号,他必定要将儒家这面大旗扛到底。就算日后给他打败了曹操,攻进许都,暗地里废了汉帝,自己登基,也得推行儒学。毕竟他打的旗号就是中兴大汉!

只要儒学能大行天下,管他谁坐天下。

杨修又举起酒葫芦,却发现已经空了。

“世人皆说我是个浪荡轻浮之人,好酒、嗜赌、小聪明、爱显摆,就连订好的亲事,都给人推了。”他脸上布满了恶作剧式的笑容,“如果百年之后,有谁翻起尘封的史料,从蛛丝马迹中发现了我的真面目,那还不把他吓上一跳?”

许都,进奏曹。

“魏王老到昏了头吗?”贾逸看着手中的帛书,怒气冲冲,“曹植带兵去樊城、打关羽?他不怕被关羽一口气打到许都?”

蒋济紧皱眉头,不发一言。

“我刚拿到这份情报的时候,还以为搞错了,专门去确定了一下,确实是魏王的手迹。现在曹植应该收到了回信,正满心欢喜地准备出征。”贾逸环顾四周,压低了声音道,“大人,我们要不要做些手脚?”

“国家正值多事之秋,你我皆应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切不可鲁莽行事。”蒋济缓缓摇头。

“大人,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策。”贾逸道,“陈祎说曹植近日接连拜见汉帝,而且田川也查明私铸场所用的木炭是经他府上购买。他要干什么还不清楚吗?如果让他带兵前去樊城,恐怕……”

蒋济叹了口气,道:“夺嫡之争,稍有不慎就是抄家灭门,你我就不要在里面搀和了。我们的主公不是曹丕,也不是曹植,是魏王。你要牢牢记住这一点。既然魏王准许曹植带兵,那就由得他去带兵。我们还是得把注意力放到寒蝉这上面来,郭鸿那边有消息,说张泉刚才去了留香苑那里,你等下有空的话去看看。”

“留香苑?青楼?”贾逸皱眉道,“那倒是个好地方。”

“你最好带上几个人,万一有事,也不至于太被动。”

“那怎么成,带着虎贲卫去青楼太扎眼了,恐怕一眼就被看出来了。”贾逸沉吟一会儿,“要不,我带上田川?嗯……可以让她穿男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