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反间计(第3/14页)

“起来吧。”杨修道。离秋收还有好几个月,魏军是不会去浇水施肥的,这黍田的收成今年是别指望了。

“不是都说汉中富足么,往年的存粮不够吃?”杨修又问。

老农苦笑道:“老爷,汉中前些年是还不错,每个月都能吃上几回肉。可最近这几年,仗打了好几回了,年年庄稼收不成,哪里还有什么余粮。小民一家六口,现如今都躲在深山里挖野菜吃,可怜我那小孙子,饿得皮包骨头……”

“你还是回深山躲起来的好。”杨修打断了他的话,“要是被游哨发现,你也知道是什么后果。”

老农爬起来,怯怯道:“多谢,多谢老爷不杀之恩。小民……小民回去了。”

不杀之恩?杨修看了看手中的长剑,一时无语。乱世之中,人贱如狗。在这些四战之地,升斗小民对军吏尤为恐惧。两军交战阵前,平民被杀,似乎根本不需要什么理由。董卓乱政之时,不就出兵剿杀了洛阳城周围万余名百姓,并把他们称为流寇,充没家资么?

他看着那老农渐行渐远的背影,忍不住低声吟道:“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不可得志于天下。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众多,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吟诵着,他的声音却越来越低沉落寞。这种道理,要讲给谁听,谁又会听?自己在别人眼中,只不过是个满口大话、举止轻浮而又自负聪明的浪荡公子而已。

他负手向西看去,太阳即将坠落,给远处阴沉朦胧的山影镶上了一道耀眼的金边。与天地变换相比,人的生老病死,只不过是一瞬而已。尽人事,听天命,成败与否,身后评价如何,无所谓了。

他大笑,摸出腰间的酒壶,仰头灌下几口,顺着山坡缓缓走下去。

刚刚走了不久,却见一名校尉模样的军官领着几个士兵,沿着田埂急急而上。他收住脚,歪着头看着这一行人。那名军官又走了几步,才看到了杨修,沉声道:“杨主簿,程尚书有急事找你。”

“程昱?”杨修奇道,“他找我干吗?”

“今天上午刘备那边叛逃过来一个军议司的人,魏王指派程尚书负责接纳并查明情况。程尚书跟他密谈了一个多时辰,现急令要找你回去。”

“急令?怎么个急法?”杨修笑嘻嘻地问。

校尉脸上一点儿笑意也没有,冷冰冰道:“程尚书的原话是,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哈,这老小子咒我么?”杨修揉了揉鼻子,道,“那你们又怎么知道我在这里?”

众人不语。

杨修嘴角歪了下,讥讽道:“程昱这老小子手下有使不完的人么,是不是把军中所有他不放心的人,都给监视起来了?”

突然之间,他瞥到了队伍末端,一个士兵手中提着个血淋淋的东西。

是人头,是刚才那个老农的人头。

“现在两军对垒,是非常时期。程尚书交代,一切均要小心谨慎,宁可杀错,不可放过。”校尉高声道,像是解释,也像是警告。

杨修喉结滚动几下,却终究没有说话,他面无表情地挥了挥手,让这校尉前方带路。

大帐外站了六个姿势一模一样的虎豹骑,人人左手持一杆镔铁枪,右手搭在腰间的缳首刀上,身上明光铠在阳光的照耀下亮得刺眼,飞将盔上一根白翎笔直地刺向天空,整个人看起来勇猛威严,犹如一柄雪亮的关刀。

杨修站在帐外,歪着头看了他们一会儿,笑着对跟在身后的那名校尉道:“你别说,这几个傻大个儿往这里一站,还真有点气势。程昱这老小子就算在大帐里喝酒赌钱,恐怕也没人敢进来捉他了。”

不等校尉答话,他走上前去拍了拍其中一名虎豹骑,道:“好好站岗,大个子。等回到许都,我让你做我的随从,咱们去赌场玩玩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