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卷 天魔煞 第七章 请君暂上凌烟阁(第8/9页)

上卷 天魔煞

上卷 天魔煞

这念头骤然生出,甚至连她都有些害怕。

“谁!”袁昇忽地一声断喝。

这喝声突如其来,让她娇躯一颤,险些跌倒,好在袁昇一把抄住了她的胳膊。

“怎么回事?”安乐公主惊呼。

“没什么,是我疑神疑鬼了!”他猛然回头,才发现眼前的画中人满身黑甲,手持钢鞭,虬髯如戟,可不正是尉迟敬德。画中的尉迟恭怒目圆睁,蓄势待发的钢鞭隐隐颤动着,一股强悍的气息似乎随时要凌空击落。

适才显然是这画像带给他极大的冲击,让他生出了幻觉。

几乎是下意识地,他望向窗棂,那抹月辉穿窗而过,首先打在这幅画上,但还是有些偏,只映到了半幅画卷。

扭过头再看那画像,他仍是立觉心神巨震,仿佛整个心魂都被那一把钢鞭给挤压住了。

看来凌烟阁内的二十四幅阎立本真迹画像,显然以此画的气势最为雄放,画面所夹裹的气机也最为犀利。这一瞬间,袁昇甚至觉得自己不是站在凌烟阁,而是立在山崖间,前方一块千钧巨岩摇摇欲坠,随时会凌空砸下来,要将自己挤压成肉酱。

“我要掌灯了!”

轻叹声中,他点燃了灯架上的琉璃灯。凌烟阁最怕走水,所以灯烛都外罩琉璃,放在远离画像的灯架上。明晃晃的灯焰吐出,画像中的尉迟恭气势立衰,微颤的钢鞭也登时静止下来。

袁昇却眯起了双眼,他看到了尉迟恭画像下那个沉浑的朱印。

古人在书画上钤印之风,正是始于唐代,而倡导最力者恰恰是唐太宗李世民。据说他曾亲书“贞观”两字的联珠朱文印,命玉工刻印,在其玩赏的内府珍藏书画上留印。这凌烟阁内二十四幅画像上都盖有太宗皇帝的“贞观”联珠印。

但这尉迟敬德巨像上的这道钤印却有巴掌宽窄,甚至较寻常的官印还要大,印文也不是常见的“九叠篆”,而是一圈奇异的图形。

那竟是五岳真形图!

代表五岳的奇异符箓,四角则配以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的四灵图。

自汉代起,人们相信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分别代表东、西、南、北四方,为天之四灵,能辟邪镇魔,可镇四方。四灵之形象常见于汉代建筑的瓦当、墓室壁画乃至浮雕铜镜之中。眼前这道朱印四灵正是以最常见的汉代瓦当图形刻就,笔触古朴传神,四灵分据四边,中间则刻着北斗七星。

四灵与五岳符箓尽数收拢于巴掌大小的巨印中,浑然天成,带出一股绵绵不绝的恢宏气韵。

“收天地于方寸,纳四合于指掌,果然高明!”

袁昇盯着那道隐隐跃动的气韵,霎时间蚩尤井前巨碑的五岳真形图,还有两次秘符案中的诡异符箓都从眼前飞速掠过。

他终于长出一口气,道:“原来这里就是阵眼!”

“阵眼?”安乐奇道,“那是什么……”

“这整座的凌烟阁,其实已被国师袁天罡布置成了一座镇邪法阵。甚至在整个太极宫的三处镇邪法阵中,这座凌烟阁为其核心。而在这其中,又以这幅尉迟敬德的巨像为其阵中之眼,总督全局,是为阵眼。”

安乐公主若有所悟:“看来,也许就是因为这尉迟恭的画像,才引得坊间传说尉迟恭做门神吧。”

“不错,”他说着环顾四周,“看来与我预料的一样,当年太宗皇帝每次夜间登临凌烟阁,都是来修法的。”

“修法?”

“天魔煞的邪煞之力直接攻击者就是太宗皇帝,虽然有多处法阵镇邪,但实效却不如由其本人亲自修法祈福。”他说着指向尉迟画像正对的那两扇大窗,“你看这窗棂的奇异样式,像什么?”

安乐公主愣了下,惊呼道:“北斗七星!”

“正是,窗棂上的分隔木格很巧妙,围出的空间恰好呈北斗七星之状,月光从西域琉璃片中射入,打在画上也会呈现北斗七星之状。”他伸指轻轻摸索着那幅绢像,“太宗所修的,应该是流传已久的道家七曜星辰法。北斗七星,内与五脏六腑七识对应,外成星辰,总督二十八宿。而二十八宿,又分别是青龙七宿、白虎七宿、朱雀七宿与玄武七宿,这又与四灵相应。镇符与修法,搭配得天衣无缝……”

他说着,凝望着那呈北斗七星之形的琉璃窗口,沉思不语。忽一抬头,正撞见安乐公主痴痴的目光,他的心不由怦然一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