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未完成的凶杀(第16/18页)

老陈接着说:“这个人不仅举报谭子明杀人,还举报他贩毒,信上说,在谭的另外一个落脚点,藏有两包海洛因,目测重量应该在两公斤左右。”

“两公斤?”

“精面。”技术科负责理化检验的方允对着信封里那张模糊不清的照片开了口。

“精面是什么?”所有人都面露疑色。

方允推了推眼镜:“从物理外观看,海洛因和面粉很相近,所以很多贩毒者的黑话中,通常把它称为面粉。海洛因分为多个等级,最高等级的海洛因纯度可以达到百分之八十五左右,也叫‘四号’,但纯度太高很容易致人死亡,市场上不会直接流通,市场上流通的基本上都是掺杂以后的海洛因。掺杂的海洛因可以分为三个等级:最低等叫面粉,好一点的叫白面,最高等级就是精面。”

方允从胡主任手中拿过照片接着介绍:“关于毒品我经常化验,精面我见过不止一次,虽然照片有些模糊,但是我还是可以证明我的推断。至于重量,跟老陈估算的差不多,应该在两千克左右。按照市场价一克一千元来算,这两块精面的总价最少在二百万。”

“我想起来了。”邓大队一拍脑门。

“邓大队,你是说报案人李娟的问话材料?”老陈也突然茅塞顿开。

“对,李娟的问话材料中涉及一个词‘面筋’,这很有可能是她听错了,有可能说的就是‘精面’。”

老陈开口说道:“既然报案人能说出这个关键词,说明并不是巧合,如果神秘人所说属实,那谭子明百分之百会被执行死刑。”

胡主任说道:“老陈,人命关天,你带路,我们现在就去勘查谭的另外一个落脚点。”

“没问题,按胡主任说的办。”

渔港码头曾经见证过湾水市渔业的辉煌,早在几十年前,各式各样的渔船可以把码头围得水泄不通,码头旁的集市更是车水马龙,好不热闹。如今随着时代的变迁,再加上新渡口的建立,这里正逐渐被人遗忘。码头上用于登船靠岸的木板早就“落入寻常百姓家”,除了几根揳进水中的原木外,码头早已满目疮痍,杂草丛生。

码头的西侧有一条铺满鹅卵石的小径,沿着蜿蜒曲折的小路直行,就看到一座仿古气息很浓重的四合院,院子的围墙上满是涂鸦。

“就是这里了。”胡主任核对了一下信纸上的内容。

“邓大队,你们的人在外围,我们发现东西以后再联系。”

“没问题,胡主任。按老规矩办就是。”

老陈在出发之前把卓米带在了身边,见四下无人,卓米张口问道:“师父,这是干什么?”

“谭子明还有其他的事。”

“其他的事?”

“对,有人举报他贩毒,而且数量巨大,如果查实,谭子明可能会被判处死刑。”

“死刑?”卓米看了一眼远处的四合院,突然有了一种不好的预感。

一个小时后,技术科的人从院子中走了出来:“邓大队,现场被人打扫过,我们没有发现举报人所说的毒品。”

胡主任的话一字一顿地落在了卓米的耳朵中。

“被人打扫过?”邓大队有些诧异。

“对,从屋内地面的水渍来看,是刚打扫不久。”

“难道有人提前知道了消息?”邓大队眉毛拧成了一团。

“从谭子明杀人到现在已经过去了五十多个小时,而且我们派出了这么多人去调查他的关系网,可以说消息早就走漏了出去,如果他真的贩毒,估计也早有准备。”老陈在一旁分析。

“嗯,你说得不无道理。”邓大队点了点头。

“第一遍审讯材料中,谭只承认自己杀人的犯罪事实,根据我们目前的调查,没有人可以指认谭贩毒,也没有证据能证实谭贩毒,我们现在唯一有的就是这封检举信,而检举人又不愿意露面,所以现在还暂时无法认定谭是否真的贩卖毒品。”胡主任从证据的角度做了阐述。

“现在能不能想办法联系上这个检举人?”邓大队看向老陈。

“联系不上。”

“那行,我们先按照故意杀人将谭子明刑事拘留,他贩毒这事我们慢慢调查,这家伙就算不死也最少是个无期徒刑,我们有的是时间把这件事搞个水落石出。”邓大队使了缓兵之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