Ⅹ. 拯救(第5/10页)
“内部压迫其实是一种渐进的过程。”埃德解释说,“这个阶段建立在‘刺激和反应’的基础上。幽灵通过种种行为激起人的某种情绪——比如说沮丧。如果人因这种刺激引起的冲动做出反应,那么幽灵会反复刺激他,让他继续产生这种情绪。如果人不断做出反应,那么最终,这种情绪会常常出现,而且愈发激烈,直到有一天这个人情绪崩溃,或者闯下大祸。不过,很多情况下,人压根儿不知道自己是在被引导着一步步走向毁灭,因为他也可能要面对外部的压迫。所以,若是幽灵计划要让一个人从轻度的沮丧发展到深深的绝望,那么它一定会让这个人价值几千美元的高保真音响飘到屋子正中央,然后再让它重重地摔到地板上。这样它就能成功地转移人的注意力了。”
莎伦·贝克福德纠结的是,为什么这种事会发生在他们一家人身上?为什么这种暴力破坏、污秽不堪、充满恨意的行为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呢?他们这辈子勤勤恳恳,生儿育女,好不容易营造了一个美好的家园。而且他们每周日都会带着孩子去教堂做礼拜。莎伦·贝克福德脸上挂着愤怒的泪水,问了一个有些难回答的问题:“如果这些事是魔鬼干的,那上帝不管吗?就因为我们的女儿用了灵应盘,我们的家就要被毁掉吗?”
丹尼尔神甫对莎伦·贝克福德深感同情。她需要一个答案。于是,神甫决定用《申命记》第18章的一句话作为回答:“你们中间不可有人使儿女经火,也不可有占卜的、观兆的、用法术的、行邪术的、用迷术的、交鬼的、行巫术的、过阴的。凡行这些事的,都为耶和华所憎恶。”
“处在压迫中的人常常会问,”埃德说,“‘上帝怎么能允许这样的事发生?’我想说,上帝并不允许这种事发生,是人允许它发生的。恶魔幽灵的行为都要遵守造物主立下的规矩。这就是为什么恶魔总是在兜圈子,而不能直接插手人的事务。可人自己也得按规矩行事才行!所以说,若是一个人凭着自由意志违反了规矩,他就只有自求多福了。尽管如此,恶魔的力量只局限在‘诱惑’的范畴,至少在理论上是这样的。换言之,恶魔幽灵无法让你做出违背你意愿的事情,但是它可以影响你,让你做出反常的行为。恶魔也不能强迫你做出超出自己能力的事。根据万事万物的法则,恶魔幽灵的行为就只能到这一步了,无法再进一步。但是就像人会打破规矩一样,恶魔有时候也会不讲规则。在贝克福德一案中,那些侵扰的幽灵就做得太过分了。他们打破了上帝的律法。”
那些可怕的现象对埃里克造成的不良影响还不好说。这男孩儿已经十五岁了,正是敏感的年纪。发生这些事之前,他性格外向,喜欢与人交际。但到了1974年4月中旬,因为受到了创伤,他变得沉默起来,也不太合群了。所以最好还是应该带他去看心理医生。
维姬则表现出从愧疚到冷漠的一系列不同的情绪。她常常显得防备心很重,有时候会对靠近她的人表现出敌意,甚至反应激烈。她肯定是恶魔附体的选择之一,而且当时附体的条件已经成熟了。
从始至终,那些灵异现象都和往常一样,没有变化。离开之前,沃伦夫妇私下里嘱咐了丹尼尔神甫几句话。“这房子里的恶灵不止一个,”埃德告诉他,“但是根据破坏行为的强度和力道,我们认为其背后不只是恶魔那么简单,很可能涉及等级更高的魔鬼,而且没准儿是从附近的那所修道院被吸引过来的,或许它原本是想拿修道院的修士们开刀。如果是这样的话,你可能会看到一些预示着它存在的迹象。”周二晚上,就在埃德和丹尼尔神甫打电话的时候,这个迹象出现了。
关于恶魔侵袭有个稀奇的地方,那就是对于恶魔幽灵来说,玫瑰念珠似乎是个禁忌。只有最危险、对上帝最为不敬的邪灵才敢动念珠。正当丹尼尔神甫讲电话的时候,玫瑰念珠突然从他住的客房中飘了出来。他眼看着那串念珠向左拐了个弯,沿着走廊一路飘浮,又左转了一次,飞进了厨房,最后围着一把椅子,摆出了要勒死人的造型。
这是幽灵的威胁!埃德让丹尼尔神甫组织这家人赶紧离开这栋房子,等他和罗琳周四从纽约回来再议。于是,大家都收拾好行李,快速离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