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第4/7页)
“你想说什么?”
“共区虽说不像我们宣传那样‘共产共妻’,但是你太显眼,很容易被人注意。真搞不懂上面是怎么考虑,派这么惹眼的女人能干什么?”
“你……”江欣咬咬牙,强迫自己将某些不和谐的话,硬生生扼杀在摇篮中。
军事调查调解小组由国共双方和美国顾问组成,三方代表在“和平的气氛”中,时不时给对方制造些麻烦。对于这种现象,新闻界的朋友早已司空见惯习以为常。场面虽然紧张,但并不混乱,相比国共双方代表的唇枪舌剑,记者们到是显得有条不紊。
几天前发生的事件说起来有些好笑,在一个月黑风高的杀人夜,国军士兵趁夜色悄悄溜进解放区,目的很简单:摸几只鸡。没承想这一举动,被警惕性极高的当地民兵立刻察觉。也许是国军对共产党的民兵小瞧了,他们并未把那些在抗战中,令日寇正规军闻风丧胆的土八路放在眼里,结果一交手,国军冒汗了,不但冒了汗,而且还损失惨重。六个国军士兵,只带伤跑回去一个,国军驻地长官在弄清事件原委后,脸上挂不住了,特别是一听说对方只有四个民兵时,气得大骂手下“饭桶”。男人打仗多半是为了面子,国军再怂也有他的土性,随即双方摆明车马,在军事分界线附近“叮叮咣咣”干了半宿。天亮时分,一宿没睡昏头胀脑的国军清查战果后,脸上又挂不住了:八路还未动用正规军,仅是闻讯赶来增援的当地民兵,又干掉国军一个整排。
“真有邪的!”国军团长气坏了,他铁青着脸质问部下,“几个土八路就把你们给欺负成这样?”
“团座,我就没闹明白,”国军营长忿忿解释道,“这群犊子也不跟你照面呀!这躲一下那藏一下,你一冲上去,稀里糊涂就踩了雷,等你一撤……好家伙,连敲锣带打鼓,子弹全奔你来了。奶奶的,这算什么打法?真他妈气人!”
“这还没遇见八路正规军呢!如果碰到他们正规军,你们咋办?啊?咋都不说话啦?哑巴啦?谁能告诉我,遇到八路正规军该咋办?”
没人回答他该怎么办,不过负责接待记者的八路军女干部,却告诉郑耀先当时我党是怎么办的:“我们并没动用正规部队,”女干部瞧着郑耀先,微笑道,“民兵同志们说了,对付几条臭鱼烂虾,不用主力部队出手……呵呵!那有失主力部队的身份。”她真是没给国军留面子,杨旭东当即就挂不住脸,正欲反驳,郑耀先及时制止了他。“你不了解国军,”郑耀先向这至始至终,目光不离他左右的女八路解释道,“国军的特点是枪口对外,自己人打自己人,那没意思。”
“噢?”女八路又笑了笑,不过接下来的提问更加绵里藏针,“那么八年抗战中,国军对外放了几枪?”
“那你要问小鬼子,”郑耀先也并非善类,回答得滴水不漏,“松沪会战、台儿庄大捷、昆仑关大捷、滇缅作战,我敢保证,小鬼子临投胎做人,它也是记得比咱清楚。”
“那么豫、湘、桂会战是怎么回事?”按理说,这女同志的说话方式并不符合八路军的外事纪律,可郑耀先并未指责她,其他中共干部也没进行任何阻止。
“我记得,”那女同志蔑笑道,“好像花园口黄河大堤,不是我们八路军掘的吧?”
“你说什么?”杨旭东的脸都绿了,如果不是在敏感时期,弄不好他会和这女人拼命。
“3省44县的老百姓,可一直惦记找国民政府替他们做主呢!”这女人的嘴太损,至少郑耀先就是这么认为的。“还有哦!岗村宁次没上战犯名单就突然消失了?华北的老百姓,呵呵!还以为他踩上了国民党的地雷……”她专挑国民政府软肋下手,弄得郑耀先也不知该如何回答。
“这就是有靠山的好处,”郑耀先暗暗苦笑,“有了共产党这座大靠山,她是什么话都敢说,有种你到山城也这么说……”
“金先生怎么不说话?嗯?你们不是要如实报导么?”这女八路明显想看笑话。
“我在听你说。”郑耀先手掐着笔记本,却连一个字都没写。
“有人到邻居家偷鸡不成,反倒打一耙,诬陷邻居先打他。你们说说,对于这种人,该怎么形容他比较恰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