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秦革四妖刃的传说(第6/14页)

“自今往后,你还是站在他那一边?”胡客问道。

冬青子摇了摇头,喟然叹道:“我已尽过努力,算是报还了他当年的救命之恩。”为刺客道奔走了大半生,刺客道覆灭后,又为胡启立奔走到如今,冬青子早已心生厌倦。他在劝胡客的同时,其实也是在劝自己。那种普通人的安宁生活,何尝不是他内心深处所向往的?

冬青子的回答,让胡客没有非杀他不可的理由。

胡客没有再为难冬青子。

面对这个曾经亦师亦友的瘸腿男人,他最终选择了收手。

但胡客不会就此放弃对胡启立的寻找。

他和胡启立的恩怨,绝不会就此不了了之。

他相信,终有一天,他和胡启立之间,将迎来那宿命的一刻。

两江总督署

得知事情的来龙去脉后,胡客走出草亭,跨上了马背。

在打马离开之前,他从怀里取出了鳞刺。

两手握住鳞刺的执柄,胡客用力一扯,柄端便如盖子般被揭开了。

鳞刺的执柄竟然是中空的。

胡客看着鳞刺中空的执柄,不禁想起了姻婵。

自从大通学堂一别,已有差不多十天了,姻婵答应他的那件事,想必应该已经做完了。他和姻婵约定的见面时间,不久后便将到来。

但在去见姻婵之前,他必须先回上海一趟。

胡启立之前藏身于郑洽记的土栈,现在多半已经离开,很可能什么痕迹都没有留下。但胡客还是抱着侥幸的心理,打算走一趟郑洽记的土栈,问清楚胡启立的行踪。

他快马赶回了上海,来到新开河一带,找到了郑洽记的土栈。

两天前的深夜,睚和眦正是从这处土栈中走出。如果当时胡客不是跟踪睚和眦去了金丝娘庙,而是多留一个心眼,进入土栈探上一探,便能立刻与胡启立撞个正着。

但世事就是这般讽刺,一次失之交臂,将来不知要付出多少代价,才能得以弥补。

胡客没有遮掩自己的行迹,而是正大光明地登门拜访,指名道姓要见郑让卿。

郑让卿正在土栈里核对货物,听了伙计的传话,便问伙计来者何人,找他所为何事。

“那人不肯说,只说要见你,”伙计回答道,“不过看他盛气凌人的样子,似乎有些来头。”

郑让卿想了一下,点头道:“你先带他去茶室候着,我点完货就过去。”

伙计将胡客引入了茶室。

胡客在茶室里候了小半个时辰,核对完货物的郑让卿才姗姗来迟。

郑让卿本以为胡客是来谈生意的,毕竟这几年常有陌生商人登门拜访,找他商谈生意上的合作事宜。但郑让卿看胡客的第一眼,便知胡客不是为了生意而来,因为胡客浑身上下没有半点商人的气息,反倒像是黑道上颇具地位的人物。

郑让卿觉得胡客有些眼熟,但一时没有想起在哪里见过。其实在两天前的深夜,在梁老汉渡船的船舱里,郑让卿与莱阳梨对话之时,胡客便坐在船舱的最里侧。当时郑让卿曾扫过胡客一两眼,但他现在却想不起来,只觉得胡客像是某位黑道上的人物。

与商人打交道尚可敷衍,与黑道上的人物打交道,却不能有丝毫怠慢。郑让卿急忙迎上前去,伸出了右手:“今天有些忙,让您久等了。”

胡客没有握手,也没有从座椅上站起,而是直接表明了来意: “胡启立在哪?”

胡客这等冷傲的态度,反而让郑让卿更加小心翼翼,一边揣测胡客的来头,一边说道:“你说那位胡大人啊?他昨天中午就走了,是不辞而别,没人知道他去了哪里。”

“你叫他什么?”

“胡大人。”

胡客微微一愣,追问郑让卿如此称呼的缘由。

“他是总督大人的下属,”郑让卿回答道,“我自然要叫他胡大人了。”

“哪位总督?”

“两江总督端方大人。”

原来当初胡启立找郑让卿办事时,出示了一封盖有官印的信函,乃是两江总督端方的亲笔信,信中的意思,是让郑让卿倾力协助。上海隶属于江苏省,江苏省又是两江总督的管辖范围,郑让卿好不容易有巴结两江总督的机会,自然要尽心尽力地协助。他以为胡启立是两江总督的下属,要寻找的东西自然是两江总督所求之物,这才倾尽人力物力,在南洋大肆地打听十字的下落。也正因为如此,当货物被水老虫劫走后,郑让卿才会焦急万分,想尽一切办法,也要将失货追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