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现场(第7/9页)

冷不丁来了个测验,呼延云思忖了一下说:“因为大部分浴房的地面都是设计成稍微向内部的流水孔倾斜的,血液如果流动也不会流向玻璃门外面。”

刘思缈没想到他如此迅捷地推理出了正确答案,愣了一愣,冷笑道:“看来你找我纯属多余。”然后直接挂断了电话。

“喂?喂?”呼延云像被迎头浇了一盆冷水。

夏祝辉在旁边一脸坏笑,每道皱纹都是两头上翘。

呼延云还在发愣,夏祝辉说:“女朋友?”

“什么啊?”呼延云狼狈不堪。

“还撒谎,可骗不了我,看你打电话时战战兢兢那样子,说话的声音温柔得不行,就算不是你女朋友,也是你心里面想得不行的人吧?”

呼延云只好装成听不见,他一边在南二库里游走,一边思索着刚才刘思缈跟他说的那些话。

的确,刘思缈没有告诉他任何破案的线索,但是一个优秀的推理者不能指望着别人把整条盲道铺好,你要通过一根线头走出整个迷宫才是本事,而思缈刚才那一番话,无疑包含着最重要的提示。

优秀的刑事鉴识人员要建立一种空间感,看似勘查的是现场,但是不能将视角只放在平面上,而是要立体、三维甚至多维……

要寻找案情和空间的矛盾。

要寻找,案情和空间的矛盾。

那么,最矛盾的地方,就是——

呼延云抬眼望去,目光所及,正好是段明媚最后推扒的那堵墙。

“附近墙上发现死者的掌印和抓痕……疑似死者在临死前,对着面前的白墙反复做着推扒的动作。”

警方勘查笔记里面的话,再一次映现在他的脑海。

记得自己第一次看的时候就有个疑问。

对着面前的白墙反复做着推扒的动作?假如面前是一堵墙,何必反复做这个动作呢?难道……难道那里有一扇门?

要不然,就是看到了什么恐惧的东西,或者发生了什么恐怖的事情,让她慌不择路,妄图推开面前的墙壁?

可是,夏祝辉刚才在派出所和自己聊的时候不是也提到了么——“死者在最后的时刻总是面朝‘有希望的方向’……”

旁边就是南二库的出口,又没有大门锁着,可以随便往外跑,为什么要跟一堵墙较劲呢?

呼延云这么想着,走到了那堵墙的下面。他伸出手,指尖轻轻地触碰到了铅灰色的墙壁,感受到了玄铁般的冰冷,墙壁那凹凸不平的坑洼以及皱纹,好像是一盘历经磨损早已读不出任何数据的光碟。

三年过去了,三年过去了,不可能再留下什么。

唉,他轻轻地叹了口气,纵使这真的是一扇可以推拉的门,也早就锈住了……

嗯?等一下。

他把两只手掌的掌心抵住墙壁,向前狠狠地推了一下。

纹丝未动。

“呼延。”夏祝辉走了过来,“你不是怀疑这里原本有一道门,后来被于文洋用水泥糊住了吧?你们这些名侦探就是看推理小说看多了,我告诉你吧,这里从盖楼打地基的时候开始,就是一堵墙,一堵没有门的墙,根本推拉不开的——”

“老夏,你说什么?”呼延云望着他,眼神有些迷茫。

夏祝辉懒洋洋地说:“我说,这里从盖楼打地基的时候开始,就是一堵墙——”

“不是,我是说后面那句。”

“后面那句?”夏祝辉想了想,“一堵没有门的墙,根本推拉不开。”

猛地,像是拇指在打火机的钢轮上狠狠一擦。

一瞬间,照亮了大雾弥漫的脑海。

呼延云的掌心依然抵在墙壁上,但是他做了一个动作,一个在这堵墙下,任何警察都没有做过的动作——

他昂起了头颅。头顶上,有几根银灰色的、异常粗大的矩形铝皮横槽,像交尾的巨蟒一样重叠在一起,这应该是小区的电力电缆或光纤通信线缆桥架管子。

“老夏,这里有梯子没有?”呼延云问。

夏祝辉说“:这我可不知道,我去问一下啊。”说完他往南二库外面走去,脚步声连同回音,在四壁乱撞着,很快就消却了。

独自一人站在这阴森森的地下车库。

外面是正午,可是这里黑暗得犹如沼泽的底部。呼延云看了看脚下,连影子也没有一只,他觉得有点冷,稍稍把衣服紧了紧,然而也就在这个时候,他分明地感受到身后站着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