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密谋(第2/7页)

“段新迎,段新迎。”刘老师叫两声,亲切得仿佛不忍打扰一个熟睡的孩子,但是当段新迎依旧无动于衷时,她陡然提高了音量,“段新迎,段新迎!”

段新迎抬起头,看到一张依旧笑意盎然,却已狰狞可怖的脸孔!

“段新迎,我叫你这么多声,你怎么不搭理我啊?哦,你是不是觉得你一个借读生就高人一等啊,这个班里所有的同学都要看你的脸色啊?哎哟喂,你瞧瞧你多么了不起啊,您一嗓子就把全班苦练了半个月的合唱全毁了,同学们,我们大家一起鼓掌感谢段新迎为我们班争到了荣誉奖好不好?”

在刘老师的带领下,教室里响起了一片噼里啪啦的掌声。

“好啦,段新迎,我们感谢完你了,你怎么也不说声‘不用谢’?你瞧瞧你多没有礼貌啊,这方面你就不如你妈,你妈为了让你上学,找到校长找到年级组,那个会说话啊,嘴里跟含了两斤蜂蜜似的,笑得跟一朵花似的,我都学不来,我给你们学学啊——”说着刘老师就翘起眉毛咧开大嘴,嗓子眼里发出极其古怪的声音,“刘老师,我这孩子就交给你了,他要不好好学习你该打打该骂骂——哎哟喂,我哪儿敢啊,我哪儿当得起啊?”说后半句的时候刘老师已经恢复了常态,“段新迎,我看你妈挺会做人的啊,怎么你就没学她点儿好呢?而且不是老师说啊,你跟你妈长得可不像,你妈长得还行,你呢,长得有点像小猩猩,你可别误会啊,老师可不是侮辱你啊,你长得就是有点像小猩猩嘛,同学们看像不像?”

“像!”教室里响起齐刷刷的回答,然后是一片爽朗的笑声,除了段新迎,每个人都在笑,呼延云也在笑。

对同学们的反应感到十分满意,刘老师点了点头:“好,今天我们这堂课不讲别的,就请每位同学都说说,你们见过的猩猩是什么样子的,从左边第一竖排开始,大家轮着来!”

坐左边第一列第一个课桌后面的女生唰地站起,声音洪亮:“我去过动物园,动物园里的猩猩可懒了,趴在笼子里一动不动的。”接着,坐在她后面的第二个同学站了起来:“猩猩爱吃香蕉。”接着是第三个同学:“我看过《动物世界》里的猩猩,它们爬树爬得挺好的。”

刘老师微笑着看着每一个起立发言的学生,但是,凝滞的嘴角仿佛对大家的回答都不是很满意……

终于,轮到呼延云了。

他站起来的速度更快,胸脯挺得更直,嗓门也更大:“我也去过动物园,看过猩猩,它们都像段新迎一样嘴巴凸凸的!”

刘老师欣喜地看着这个学生:“大家听见没有,呼延云用了一个比喻句,就显得更加生动活泼了。”

于是,再往后的每一个同学都把“猩猩”和“段新迎”联系了起来,并且联系得越来越紧密,恨不得将这两者合二为一:“猩猩的毛儿卷卷的,就像段新迎的头发一样”,“猩猩可脏了,身上还有股味儿,段新迎也有股味儿”,“猩猩叫起来嗷嗷的,唱什么歌都会跑调的……”

段新迎站在原地,一动不动,所有的话他都听到了,抑或什么都没有听到,好像一个又瞎又聋的老人。

一只黑色的小甲虫,从写字台的这一头爬到那一头,没有留下一点痕迹。不知什么时候,原本倒映着窗外天光的玻璃板,突然像电影结束后的幕布,黯淡了一切色彩,于是铺在玻璃杯下面那块绒布的墨绿色,使晦暗变成了主角和唯一。

呼延云心乱如麻,离开椅子,在屋子里踱来踱去。暮色仿佛是在有意捉弄他,退潮一般向着窗外隐去。不知不觉,他发现黑暗已打湿了自己的脚面,想去开灯,但一种奇怪的思绪袭上心头。也许那些和往昔有关的人和事,就是荧光表上的分针和时针,在没有光亮的地方反而能看得清楚一些?不,不应该继续沉湎回忆了。

沿着记忆的河水溯流而上,对即将开展的工作也许不无意义,但那段河水太遥远、太曲折、太多暗礁,河道上空永远黑云密布,没有月亮,更不见星光。他没勇气也没力气一鼓作气走完。此时此刻,他更需要实实在在、脚踏实地的勘查——哪怕这只是逃避回忆的借口。

于是,他决定去红都郡一趟,那个以华贵而著称的小区离这里并不远,骑车也就半个小时的路程,何况,如果段新迎还没有搬家的话,也许还能碰上他——当然,现在还没有到和他见面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