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诊所(第2/14页)

陈馆长找来一名美术学院油画系的大学生,对方谢绝了陈馆长支付的酬金,免费临摹,一定是陈馆长的声望镇住了他。

临摹工作进行了数天,工作室就是诺诺的房间,每当中午之前,陈馆长就把学生从楼上叫下来吃午饭,弄得学生很感动,餐餐这么准时,陈馆长一定很讲究养生之道。

这几天里,杜咬凤、诺诺和阿壶都没闲着,兵分两路,各忙各的。

通过“中国移动”上海公司,杜咬凤在查找13901673693这个手机号码的主人,如果这个号码是Zoe生前使用的,就能得到她的真实姓名,包括她家的地址,这是每月帐单投寄必需的。

通过内部关系,没费多大周折,杜咬凤得到了一份电脑打印的帐单,帐单上的用户名叫“洪本涛”,象男的,地址是浦东新区德州路273弄8号404室。

德州新村是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住宅区,那时候都叫新村,不象现在统称为小区,房子是清一色的六层高,象火柴盒一样,一排连一排,有人戏称为兵营。兵营每层有四户,分直套与横套两种,横套的缺点是,厨房的窗户对着走廊,凡是从走廊经过的人,可以轻而易举地闻到甚至看到厨房里正在烧的什么菜,缺乏隐秘性,而直套只有一扇门对着走廊,门口还有半平方的小空间,可以摆个简易鞋柜,当然不能摆什么名牌鞋,否则一眨眼就不翼而飞,气得你跳脚骂娘又无可奈何。

404室是直套,门口满是灰尘,敲门的时候,杜咬凤就预感到里面没有住户。

果然,敲了半天,出来开门的是隔壁403室的一位阿婆,她朝杜咬凤摆摆手,用宁波口音说:“别敲了,里面没有人住的,空关有一年多了。”

“阿婆,里面住的人是不是姓洪?叫洪本涛。”杜咬凤试探地问。

阿婆摇了摇头:“叫什么我不知道,反正是个年轻人,有三十多岁吧。”

手机号码的主人不是Zoe,这一点是肯定的,至于她为什么会使用别人的号码发送短信,就不得而知了。

杜咬凤隐隐感到,这个叫洪本涛的男人,不单认识Zoe,而且他们的关系非同寻常,如果能找到这个洪本涛,就能得到关于Zoe的情况。

“阿婆,我有一些生意上的事情急于找到这个人,您知道洪先生在哪里上班吗?”

阿婆用一双浑浊的眼睛打量着杜咬凤,迟疑地问:“你也是卖奶茶的?”

奶茶?难道洪本涛是卖奶茶的?

“我只知道他在地铁站开了家奶茶铺,别的就不知道了。”说完,阿婆好象要回去做家务,就把防盗栅栏门关上了。

截止2003年,上海的地铁一共有三条线,分别是地铁一号线、二号线和轻轨明珠线,现在统称“轨道交通线”一号、二号、三号线,同时在建的还有好几条线路,充裕的建设资金使市政府决心在数年内把轨道交通发展为全市第一交通工具,拥有八条线路。

杜咬凤和阿壶、诺诺,各自分工,花了整整一天,跑遍了三条线路的所有车站,在运营距离最长的一号线,确实有一家叫“来来往往”的奶茶店,而且是连锁店,在一号线上开了五家,分别是新闸路站、衡山路站、万体馆站与莘庄站,不久前,关闭了在黄陂南路站的一家店铺。每家店铺的经营面积不过两个平方大,前面一个柜台,后面放一个冰柜,一只烤箱,一男一女两名员工,穿着相同的店服,都是外地打工者,薪水微薄。

“请问,你们店里有没有一个叫洪本涛的?”

在新闸路站的店铺,阿壶向男店员询问,男店员想了半天,摇了摇头。

“你问的是不是洪老板?”旁边的女店员插话问。

“对啊!”诺诺忙点头。

这种规模不大的店里,不可能有两个姓洪的。

“洪老板已经走掉了,他把自己的股份卖给了原来的合伙人,他叫老抽,现在是唯一的老板。”

老抽?怎么象一种酱油的名称。

“这个老抽现在在哪里?”

“回老家了,他爹娘身体不好,回去探亲了。”

“你们有没有他的手机号码?”

两个人皆摇头,男店员说:“大概为了省钱,把手机关了,不过隔天他都会打电话来,向每家店询问经营状况。”

诺诺在便笺上写下自己的手机号码,交给女店员,叮嘱道:“等你们老板一回来,就把这个号码交给他,请他务必跟我们联系,有很重要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