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S美术馆的怪事(第5/11页)

其次,排除了它是美术馆常年展的展品,理由很简单,堂堂的国立美术馆怎么会展出一幅无名氏画作?

有人提出,会不会是一件被人遗忘在库房的作品?由于工作人员的疏忽,被误装进本次画展的保护封套,并且阴差阳错地在二楼的C展区挂了出来。

然而,查遍了库房的电脑记录,没有这幅作品,库房管理员斩钉截铁地说,从未见过这样一幅画。

其实查库房是多余的,理由还是那条——S美术馆不会收藏一件无名氏画作。

所以,可以基本排除这幅画是馆藏的物品,就是说,它是外来的。

第一种可能,是观众带进来的,趁人不备,悄悄把它挂在二楼的C展区。

作为观众,随身带包是允许的,如果扛着这样一幅长有一米、宽有八十公分的油画,肯定会被保安阻拦,有谁见过扛着一幅油画去观摩画展的观众?

如果是一名身手敏捷的贼,趁着月黑风高,潜入美术馆,把这幅画挂起来,倒是有这种可能,但是,只听说有偷画贼,挂画的贼,闻所未闻。

第二种可能,就是美术馆的内部人员所为,借职务之便,把画带进美术馆,画可以放在汽车后座,扛着画从地下车库乘电梯直达二楼,神不知鬼不觉地把它挂起来。

但是,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即便是“作案”,也要有作案动机吧?

想来想去,只有下面这种动机比较令人信服——

一位名不见经传的画家,试图通过这次颇有影响的M先生个人画展,搭上便车,让大家注意他的作品,迅速成名,于是贿赂了美术馆内一名工作人员,将这幅画偷偷摸摸地带进来并且挂起来,为了蒙混过关,仿制了保护封套,还煞有介事地加上051的编号,真是用心良苦。

有人提出这种比较符合逻辑的推理,马上遭到反驳,而且是致命的——

这个急于成名的家伙,怎么会把最要紧的事情给遗漏了,他应该在画上署名呀!如果被观众误认为是M先生的一幅未署名的作品,不等于买了炮仗给人家放?

不知不觉中,馆务会议延长了半个多小时,虽然大家意见不一,但有一点得到了大家的认同,画确实画得不错,无论从构图、色调、光线的运用,还是对人物的刻画上,都可圈可点,可以看出作者具有相当的功力,决不是初出茅庐的无名小辈。

除了那只口罩。

6

馆长,我们何不去报警,让警察来调查这件事情好了。

馆务会议结束后,走出会议室的时候,馆长助理追上陈馆长,提了一个馊主意。

陈馆长的目光透过法国依视路镜片,看着这个乳臭未干的年轻人。

“报警?怎么个报法?你倒说说看,电话打到警署,他们问发生了什么案件?我们该怎么说?”

“就说……就说……”馆长助理有点噎住了。

“不是少了画,而是多出来一幅画,请他们火速赶来调查,他们一定会这样回答:‘很抱歉,我们警力有限,你们自己看着办吧,把它撕了、扔了、烧了,总之不要污染环境就可以了!’”

馆长助理挠了挠头。是啊,警署怎么会管这种事情?

“要不,在报纸上登个寻物启示,让画的作者或者它的拥有者来认领?”

这是馆长助理给的第二个馊主意。陈馆长嗤的笑了一声,语调里分明带着一丝嘲讽。

“既然是登广告,总要把画的照片一块登出来吧,好让读者一目了然,即使找不到画的作者,没准会有人提供线索。”

“对呀,拍张数码照片就可以了。”馆长助理连声道。

“这样一幅广告,费用至少在八千到一万之间,就从你的薪水里分四个月扣除吧!”陈馆长似乎很认真地在说。

馆长助理目瞪口呆。

“S美术馆的全年预算里没有这项‘寻找无名画作者’的支出,只能另辟蹊径,既然你这么热心,就由你来出啦!”陈馆长面带微笑地说。

馆长助理听出陈馆长有意在挖苦自己,觉得很没趣,只好说了声:“那就……算了吧。”

他心里暗暗骂道:老东西,我好心好意帮你出主意,你却这般挖苦我。

为了这个画展,我们忙得手脚不停,你却躲在家里,享用小老婆。

你已经五十八岁了,再过两年,你必须从馆长的位置上退下来,到那时候看你再神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