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第3/6页)
埃利斯着手准备。炸药都是些黄色的砖块,每块重约一磅。他将十块炸药绑成一捆,之后又绑了三捆一模一样的炸药堆,所有的炸药全部用光。之所以使用TNT是因为其多数成分可以在炸弹、炮弹、地雷和手榴弹中可以找到,而游击队的多数炸药供给都是来自没有爆炸的苏军军火。塑胶炸药可以塞进小洞里,绕在梁上,或者被塑成任何需要的形状,因而更加适应他们的需求。然而,队员们只能使用他们能够找到和偷到的材料。偶尔,他们可以用山谷里种的大麻从苏联工程师那里换来一点可塑炸弹。然而,这样的交易中有阿富汗正规军的介入,危险大,数量有限。这些信息埃利斯都是从白沙瓦的中情局特工那里了解的,事实果然如此。
头顶上方的都是些工字梁,间隔约八英尺。埃利斯用达里语说:“给我找根这么长的棍子。”说着指了指工字梁之间的间距,一名游击队员走到河边,将一棵小树连根拔起,“再找根一模一样的。”
他将一捆TNT炸药放在其中一根工字梁的下层梁板上,并让一位队员将其固定。然后他将另一捆炸药固定在另一根工字梁类似的位置。之后,他将那棵小树支在两捆炸药之间,避免挪位。
他涉水过河,在桥梁的另一端装了相同的装置。
他将自己的做法用混杂着法语和英语的达里语进行了说明,让大家尽量消化吸收。最重要的是让他们看到自己如何操作,以及最后的结果。他用导爆索引爆,这种烈性炸药导火线能以每秒两万一千英尺的速度燃烧。埃利斯将四捆炸药连在一起,这样它们便可以同时引爆。接着,他又将导爆索绑成一个圈,形成回路。他用法语向马苏德解释,这样做的效果是导火索可以从炸药两边同时引爆。即使一侧的线被切断,炸弹依然可以爆炸。埃利斯建议将其作为常规做法,以防万一。
工作之时,埃利斯有一种奇特的愉悦感。机械的体力劳动,客观单纯的炸药用量计算,这样的工作总能带给他些许慰藉。如今马苏德终于现身,埃利斯的任务也总算有了进展。
埃利斯一路将导火索埋入水中,然后引上河堤。将导火索埋入水中比较便于隐蔽,同时又不影响引燃。他在导火索末端装上一支雷管,又接了一段可以燃烧四分钟的普通慢燃导火线。
“准备好了吗?”他问马苏德。
“好了。”
埃利斯将导火线点燃。
众人急忙撤离,沿河堤往上游方向去。马上就要搞出个大动静来,埃利斯仿佛小孩子一般,心中不由得一阵得意。其他人似乎也很兴奋,埃利斯不由得在想:自己是不是和他们一样拙于掩饰。他意味深长地盯着眼前这群人,此时,他们的表情突然变得十分警觉,仿佛一群倾听泥土中蠕虫动静的鸟。接着,埃利斯也察觉到,远处响起隆隆的坦克声。
他们所处的位置并不能看到路上的情形。不过一名游击队员立马闪身上树,报告道:“两辆。”
马苏德一把抓住埃利斯的胳膊:“能趁着坦克过桥时把桥炸毁吗?”
埃利斯心想,该死,这是在试探我。“能。”他贸然答道。
马苏德点点头,露出一丝笑容,“很好。”
埃利斯也上了树,与那个游击队员并肩眺望。两辆黑色的坦克重重地碾压在狭窄喀布尔方向来的石子路上。他感到一阵紧张,这可是头一次跟对手打照面。这些敌人一身盔甲,火力威猛,尤其再跟破衣烂衫的游击队员和他们简陋的步枪一比,则更显得刀枪不入、所向无敌。然而,五狮谷里四处可见的坦克残骸,都是游击队员凭借自制地雷、投掷得恰到好处的手榴弹和偷来的火箭制造的成果。
除了两辆坦克外并无其他车辆随行。也就是说,这不是巡逻队,更不是突击队。这些坦克很可能是在巴格拉姆进行修理后被运到罗卡,或者就是刚从苏联运来的。
埃利斯开始盘算。
坦克的行进速度为每小时十英里,所以将在一分半钟后来到桥上。导火线点燃不到一分钟,至少还要燃烧三分钟。照目前的情势发展下去,没等爆炸,坦克就会安然过桥。他必须想办法缩短引线。
埃利斯从树上跳下。他边跑边想:我上次跑到作战区都是哪年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