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 暗之卷三 噩梦 ](第5/7页)
“你是在以此向我说明,周家的诅咒是子虚乌有的,它只不过是低概率事件发生后,格外吸引人的结果?”贾继光问。
“说实话,我初次听到双胞胎诅咒的故事时,心理上也一直是带着三分相信的。如今的这个结论,也是我思索良久想出来的。”段一笑道,“英国的那个案子也是如此。1999年,英国皇家统计学会的学者们走上法庭为萨丽辩解,他们提出了梅铎教授对概率论运用的误区:梅铎混淆了个体概率与整体概率,1/8543的婴儿猝死率是以全英国为大样本统计出来的结果,但它却忽视了萨丽样本的特殊性,如果萨丽的家庭具有某些特殊的导致婴儿猝死的因素,甚至萨丽家族本身就带有容易导致婴儿猝死的基因,那么事件发生在萨丽家中的概率就不是1/8543,而有可能更高,甚至接近于100%。另外,发生概率低不等于不可能发生,如果‘英国一百年才会发生一次’就意味着‘英国不会发生’的话,这简直相当于承认了每过一百年,就会有一位母亲因为倒霉而被误判为谋杀罪。最后,皇家统计学会学者们的辩解被法官采纳,萨丽无罪释放。”
“这听起来不是挺好的嘛。”
“不。我刚才说了,老百姓们很难理解这种冷冰冰的逻辑推理,萨丽虽然打赢了官司,但她的邻居和朋友们却都深信萨丽是个杀人犯。萨丽就在这种冷漠和仇视中自暴自弃,天天酗酒,律师工作也不见起色,没过几年就忧郁而死。”段一叹了一口气,说道。“这其实也跟周家的诅咒是一样的。人对于一件事的态度会受到周围人的影响,且这种影响又有很强的‘叠加’属性。或许在一百年前,对于诅咒一事,周家仓和周家实起初并不信以为真。但由于是先父遗言,再加上那时候封建家庭的保守,两兄弟一直处于一个‘周围的人都认为诅咒是真的’这样的环境,再加上接下来没有生下孩子的周家实真的发生了灾难,于是这种误解就逐渐加深了。
“冷冰冰的数据和推理永远不如周围的言论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深,周家就在这样的环境里,不断地加强双胞胎诅咒的说法,以至于深信无疑。”段一说道,“说白了,这就是一种‘心魔’。如果我们在本案的侦破过程中也自带着这一心魔,我想,真相可能就更难以看透。”
“你是在提醒我,不要被周家双胞胎之家的身份所误导?”贾继光问。
“是双胞胎的‘诅咒’。”段一强调道,“我不希望我们被莫须有的诅咒干扰侦查,但双胞胎本身,却仍然值得我们注意。虽然周家众人的不在场证明状况已经表明,他们不可能通过双胞胎身份互换的形式作案,但我仍然觉得,双胞胎身份仍然在本案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尽管这个作用是什么,我至今仍不知道。”
五
我手里拿着一个“可口可乐”的空罐子,一直弯着腰,在垃圾堆旁装作搜寻废品的样子。与此同时,我的耳朵却一直仔细地听着,想从那个叫段一的男子和贾继光的对话中获知一些端倪。
一开始两人的对话还是紧扣案件的,但后来,两个人就停留在无聊的“诅咒”和“双胞胎”问题上。我又听了一会儿,感觉不可能有什么收获了,于是放弃偷听,手握着空罐子沿来时的路走回去。
一路上,我仔细回忆着段一和贾继光的谈话内容。
贾继光怀疑凶手是周家的人,如果我完全是这个案件的旁观者,我也会对这个说法深信不疑,但现在有两个事实能否定这一推论:第一,周家全体人都有完美的不在场证明;第二,也是最重要的,我昨晚目睹了流浪汉杀人的全过程。
尽管如此,也不能完全排除周家人与这件案子的关系,因为流浪汉在前往镇长家之前曾在周家停留过,他还从周家别墅的后门进入过,而杀人凶器—那个不知道包裹着什么重物的编织袋—也是从那里取出来的。从这点来推断,有可能是别墅中的某人雇佣了流浪汉,让他先后除掉了叶国立和镇长,为了掩人耳目,他又让杀手伪装成了流浪汉。
对,一定是这样,绝对不会有错!想到这里,我高兴地拍了一下手,走路的双脚也跟着变得轻快起来。
至于双胞胎的问题,尽管我也知道这是在推理小说和电视剧中常出现的套路,但是,在这个案件中,它实在没有发挥任何作用。毕竟据贾继光所说,周家的任何一对双胞胎在案发时都是同时出现在一个地点,同时拥有不在场证明,不可能会出现以替换身份的方式制造不在场证明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