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重生(第2/4页)

众人看待她的态度,起初犹如诺亚开始打造方舟时必须忍受的揶揄。康妮是搞情报的人,可不愿让一身功夫闲着,此时偷偷将默莉·米金拉到一边,劝她递出辞呈。“跟管理组人员说,你想找份更有成就感的事做,亲爱的。”她一面建议,一面频频眨眼,频频捏小手,“至少啊,他们会替你加薪。”

默莉不太敢确定她所言是否属实,但话说回来,康妮对这种游戏最清楚不过了。所以她写好辞呈,管理组人员立刻命令她下班后留步。他们坦承,目前改革气氛确实浓厚。他们准备将本单位改造得更年轻,更具活力,与白厅建立更密切的关系。默莉严肃地答应重新考虑,康妮·沙赫斯则继续打包,离意更加坚定。

这些时候,乔治·史迈利人在何方?在远东吗?不对,在华盛顿!胡说八道!他回老家,躲在某地的乡下——他最喜欢康瓦尔郡了——休一个辛苦赚来的假期,与安恩重修旧好!

后来一个管理组人员不慎说溜嘴,指出乔治可能罹患过劳症。此话一出,听者无不寒战哆嗦,因为即使是财务组头脑最钝的干瘪小老头也知道,过劳症这种疾病与老年一样,已知的疗法只有一种,却无法让人康复。

吉勒姆最后回来了,却只是回来带默莉去度假,拒绝开口表示任何意见。看见他在五楼来去匆匆的人说,他看来精疲力竭,显然需要休假。此外他的锁骨似乎出过意外,右肩绑得牢牢的。根据管理组人员,他到圆场医师位于曼彻斯特广场的私人诊所求医,住院两三天。尽管如此,众人仍未见史迈利出面,问管理组人员他何时回来,他们只显出冷淡的客套态度。管理组人员此时成了专断暴虐委员会,人人闻之色变,却缺少不了他们。在不显突兀的情况下,卡拉的照片不见了,众才子语带讥讽地说,是拿去清洗了。

奇怪的是,就某一方面而言也相当差劲的是,竟然没人想到前往贝瓦特街那栋小房子按按电铃。如果有人前去拜访,就会找到史迈利,极可能身穿睡袍,不是正在洗盘子就是烹煮自己不吃的东西。有时候,通常是在黄昏,他自己到公园散步,以似曾相识的眼神看着路人,路人也回看一眼,然后视线在往下移。或者他会去国王路一间较便宜的小吃店坐坐,带一本书做伴,喝点甜茶醒脑——因为他已经不顾原来的坚持,不再为了腰围而只用糖精。若有人留心,也会注意到他花很多时间注视自己双手,以领带擦拭眼镜,或是重新阅读安恩留给他的那封信。信写得很长,内容却不断重复。

拉康登门拜访,恩德比也去了,有一次马铁娄也跟着他们去,再度穿上符合其伦敦风格的服装。因为大家都同意——而最诚心同意的人莫过于史迈利——为了本单位的利益,移交应尽可能进行得平顺无阵痛。史迈利要求增加人手,拉康谨慎考虑后告知,现阶段财政部有心在圆场与其他单位身上多花钱。至少在地下工作界,英镑日渐看俏。拉康说,促成这种改变的,不仅是因为海豚案的成功。美国对恩德比的任命也盛赞有加。甚至在外交的最高层级也能感受到。拉康以“同声喝彩”来描述。

“索尔真的知道跟他们沟通的方法。”他说。

“噢,是吗?啊,那就好。那就好。”史迈利说,上下点头表示赞同,一如聋人的举动。

即使在恩德比向史迈利坦承他有意任命山姆·科林斯主导情报行动,史迈利对此建议也只是客气表示赞同。山姆是推销员,恩德比解释,而兰利近来欣赏的,就是推销员。爱穿丝质衬衫的人啊,行情一落千丈,他说。

“说得对。”史迈利说。

两人也同意,罗迪·马丁台尔尽管具有极高的娱乐价值,并不适合这场游戏。罗迪真的是太娘娘腔了,恩德比说,大臣被他吓呆了。美国方面也与他看不对眼,就算是本身娘娘腔的人也无法接受他。此外,恩德比不太希望再引进伊顿帮,怕给人错误的印象。

一星期后,管理组人员重开山姆以前在五楼的办公室,搬走家具。部分不智人士津津有味地说,科林斯阴魂不散。结果星期一,有人搬来一张华丽的办公桌,桌面覆以红革,也从山姆的俱乐部墙上移来几张印刷的狩猎照。山姆的俱乐部目前正由较大型的赌博企业集团逐步接管,让各方皆感到满意。